|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2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7-13 浏览次数: 【字体:

石龙泉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加快粮食高效示范区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您提出的建议符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工作中认真吸收采纳,支持推进宁县粮食高效示范区建设。现就建议办理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在资金、设施、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的建议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在资金、设施、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全市粮食高效示范区建设。一是支持高效创建。宁县现有耕地83.94万亩,每年粮食播种面积76万亩左右、产量达到24万吨左右,是我市产粮大县。市农业农村局把宁县作为全市粮油高产创建的重点区域,加大支持力度。指导宁县在南区5个乡镇启动创建20万亩粮食产业高效生产示范区,其中:小麦面积达到12.09万亩、玉米面积达到7.91万亩。市农业农村局确定宁县中村镇、早胜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协调市财政安排400万元(每个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工作,打造粮油生产产业带。同时,在宁县早胜镇建办冬小麦新品种引进繁育、在中村镇建办复种马铃薯2个市级示范点,引进34个冬小麦、5个春小麦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科学规划设计,加快项目实施。在项目安排、资金争取中,加大对宁县的支持倾斜。截至2022年底,宁县累计建成33.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1%,其中早胜塬区10.6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三是优化人才配置。落实《庆阳市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的若干措施》,启动实施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市县通过下派服务、兼职创新、离岗创业等方式,组织13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有效解决基层一线人才缺乏的问题。四是加大资金扶持。2023年市财政安排有效衔接资金2400万元,每个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定向扶持200万元,把宁县列为全市重点县(区),倾斜安排600万元,加大资金支持。全市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46个(其中市级示范点30个),市财政安排宁县80万元用于7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宁县安排资金104.36万元支持粮食高效示范区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持宁县建设粮食生产高效示范区,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技术推广。指导宁县在早胜塬面打造小麦种粮一体化千亩以上核心区5个、玉米粮饲一体千亩以上核心区5个,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抗逆的小麦、玉米新品种,探索推行“小麦+马铃薯+玉米”“小麦+大豆+玉米”“小麦+荏+玉米”“小麦+小杂粮+玉米”等轮作倒茬模式,不断提高耕地的产出率。二是抓农机装备。督促宁县落实农机具购置中省补贴资金,积极配套县级财政补贴资金,增加农户购机补贴额度,推广应用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机、全自动喷防无人机、全自动捡拾打捆机等新型机具,为提高粮食生产率提供保障。三是抓人才培育。实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为民办实事项目,指导宁县培训合作社理事长167人、高素质农民2000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8万人,提升农民生产水平。

二、关于“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产量”的建议

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我们支持宁县大力推广新型适用农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是落实农机补贴政策。争取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832万元,支持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宁县在落实农机具购置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按照购机总价的20%落实县级补贴,2023年已补贴300万元。二是加大农机推广示范。指导宁县在中村镇建立春小麦试验示范点1处,示范面积30亩,采取无人机播种开展品种对比试验;在宁县早胜镇寺底村、南北村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500亩;在中村镇正洋苹果基地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500亩,引进推广机具5大类35台(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农机部门全力搞好信息、技术、安全及协调等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开展跨区域、集中连片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组建示范性农机合作社56个,服务范围覆盖所有乡镇,社会化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产量,加大对宁县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新型农机自主研发。指导现有的农机制造企业提高科技研发能力,配套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等播种、收割机具,争取列入补贴范围;对暂时无法纳入的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予以支持。二是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机械。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引进推广马铃薯播种机、搂草机、收获机,残膜回收机,秸秆还田机、打捆机,玉米谷类收割机和植保无人机等农业机械,全面提升农机耕作水平。三是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指导县区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开展“小并大、多合一”的田块整治,优化机耕道、生产路布局,提高田面平整度和田间道路通达度,便于农业机械进田作业。

三、关于“加大对‘粮头食尾’精深加工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产业链”的建议

粮食安全一头连着餐桌、一头连着地头,是“国之大者”。我们坚决扛牢粮食生产政治责任,着力打造“陇东粮仓”,聚焦“粮头食尾”,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宁县打造粮食生产全产业链。一是科学合理谋划。制定出台了“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稳定粮食生产行动等政策文件,对粮食生产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中南部塬区稳定冬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北部山区积极扩大马铃薯、大豆、杂粮等粮食作物种植。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果园套种粮食作物等间作套种和复种模式,大力推广旱作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水平,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二是扩大精深加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招引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进入我市,提升全市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全市现有粮食加工企业20家,日加工能力达到680吨。将粮食生产、烘干处理、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着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产业链,让农民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受益。三是促进循环发展。全市年产农作物秸秆447万吨,可以饲料化利用283万吨、肥料化利用72万吨,用于食用菌生产77万吨,其它直接还田。按照“吃干榨净、循环发展”的原则,种植业产生的秸秆转化为养殖业饲料和菌业袋料,养殖业产生的粪料转化为种植业肥料和菌业袋料,菌业的袋料经过分解处理后回到种养业做肥料和饲料,实现三者之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粮头食尾”精深加工项目,全力支持宁县推进粮食全链开发。一是稳定粮食面积。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足种好。二是延长产业链条。指导宁县引培龙头企业,加大粮食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伟创、香当香、沃丰等粮食加工企业,实现粮食生产、收储、烘干、加工、制种、销售一体化,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三是争取项目资金。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宁县积极申报争取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发展多样化初加工、精细化深加工,配套升级机械、包装、储运等设施设备,实现产品加工增值。

再次感谢您对庆阳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

联 系 人:杨有为

联系电话:0934—8212856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