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第四届五次会议第2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8 浏览次数: 【字体:

王志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产业扶贫成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1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坚持既定产业发展思路布局,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效,积极推动发展规划、工作体系、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启动实施现代丝路旱寒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不断扩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规模,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一、关于坚持规划引领,强化科学设计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实施意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及分产业方案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实施方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和现代农业“十大行动方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甘味”庆阳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覆盖、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设施装备提升),组织编制了《庆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方法路径,初步构建起了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的制度框架体系。

二、关于坚持质量引领,全面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主导产业,坚持“一县一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实施品牌培育行动,持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今年,基本完成宁县国家级产业园建设任务,启动实施环县肉羊、镇原肉鸡、西峰生猪、正宁肉牛、华池中药材、宁县现代畜牧、庆城苹果、合水奶山羊等8个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规划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产业园3个、省级产业园13个。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四区四带”特色产业布局,突出“牛羊猪鸡果草菜药”八大主导产业,坚持“一县一业”,整村整乡整县推进,持续做大基地规模。2020年底,全市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47.6万头、779万只、104万头、2540万羽,苹果、饲草、瓜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33万亩、110万亩、100万亩、36万亩,形成了宁县和庆城苹果、环县肉羊、镇原肉鸡、西峰生猪、正宁肉牛、合水奶山羊等县域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三是实施品牌培育行动。目前,建成镇原县屯子镇、西峰区彭原镇2个农业产业强镇,“庆阳苹果”等6个区域公用品牌和21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三品一标”获证产品达到102个。同时,积极依托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新媒体和国内外大型展会平台,开展“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等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关于坚持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主体

2021年,市委农办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加快培育多元化融合主体,建立多种形式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联、三产走高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加快宁县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环县肉羊批发交易中心、西峰区农业电商集聚中心等农产品交易物流区域中心建设,构建从产地到终端大市场的流通体系。二是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载体。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引培,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家庭农场,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市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1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企业101家,建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980家,合作社规范化程度达到72.5%,培育家庭农场1361家。到2025年,全市引培规模龙头企业390家以上,培育家庭农场3000家,合作社规范化程度达到80%以上。三是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支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及包装加工等设施设备条件,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能力。目前,全市建成果蔬保鲜库190座,贮藏能力11.7万吨,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60%以上。到2025年,全市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库620座,储藏能力达到123万吨,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60%以上。四是加快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探索“园区+旅游+文化”模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将农业与加工、流通、旅游、教育、文化等有机融合,开发古城古村、田园修养、医疗康养、农事体验、陇东美食等系列产品,着力建设精品重点镇8个、特色重点镇15个、留得住乡愁记忆的重点镇7个、旅游特色小镇(村)10个,实现农业从一产向生态生活、从二产向精神文化功能拓展。

四、关于突出改革创新,强化利益联结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运用推广“331+”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一是全面落实“三权”分置制度。2017年,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构建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效解决了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为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大力推广“331+”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模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结模式。目前,全市建成“331+”合作社1233家,入股配股资金达到15.23亿元,带动农户23.9万户,分红超过1亿元。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0年6月份,我市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全市农村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完成率达到99.4%,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和登记赋码完成率均达到100%,基本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五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庆阳市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86个,其中市级59个、县级127个,每个市级示范点选派1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县级示范点确定农业科技人员包抓推进,推动技术力量下沉,示范带动产业发展。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500名左右,到2025年实现科技特派员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和现代农业“十大行动”,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先行区,全面夯实全市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感谢您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庆阳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0934—8220670。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