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以文旅融合之笔 绘乡村振兴画卷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近年来,环县坚持以打造“红色环县、中国羊谷、皮影之乡”三大品牌为目标,突出以红色为表、古色为里、绿色为韵“融合化”发展导向,深入挖掘文旅内涵潜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谋划,一体推进全县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截止2024年10月,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82.95万人次,同比增长86.62%;旅游花费13.88亿元,同比增长129%。
一、科学统筹规划,谋定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一是明确定位方向。邀请智纲智库深度调研策划,立足环县地处古边关的悠久历史文化、鲜亮的红色文化、凉爽的气候条件、独特的民俗文化,研究确定了“陕甘凉都古边塞、避暑养生美食乡”的旅游发展定位,谋划开发红色游、民俗游、美食游、避暑游、边塞游、草原游、乡村游“七大旅游业态”,进一步明确了文旅产业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和具体路径。二是系统规划布局。出台《环县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环县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环县文化资源挖掘与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编制《环县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环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构建以环州故城为龙头,山城堡战役纪念馆、东老爷山为重点,庄子峁生态农庄、关营现代农业产业园、毛井羊肉美食农家乐、杨胡套子草原等乡村旅游景点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三是专班推进建设。成立全县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工作专班,高效整合旅游、国土、建设、农业、林业、交通、电力等部门力量,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力、社会参与的文化旅游发展机制。目前,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环城镇红星村、洪德镇耿塬畔村被评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环县被评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县。
二、突出产业支撑,丰富农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餐饮、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旅游+历史穿越”。借助高速、高铁带来的区位优势,结合县城发展规划,依托环县独特的古边塞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建成集宋城穿越体验、非遗保护传承、民俗休闲娱乐、特色美食品鉴、三产融合发展、观光康养度假 “六城合一”的环州故城景区,2023年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今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引领全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景区。二是“旅游+红色研学”。以山城堡战役纪念馆 、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曲环工委旧址为重点,辐射实施八珠东庄革命旧址等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建设综合性红色大景区,积极融入“长征丰碑红色旅游”品牌矩阵和陕甘宁红色教育、红色研学旅游带,擦亮“红色环县”底色。三是“旅游+绿色农业”。围绕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按照“一主多副、多元互促”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羊+菌菜粮果薯药”等特色农业,以木钵镇关营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示范,带动全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产品种植、采摘、观光体验游,推动“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上半年瓜、菜产量分别达到3.6万吨、10.3万吨,增长15.5%、39.5%。四是“旅游+特色美食”。围绕打造“中国羊宴之都”,持续宣传推广“环县羊肉十八吃”、环县小杂粮小吃等特色美食,特别是“毛井大件羊肉”成为远近闻名的地域名吃,毛井镇15家大件羊肉特色农家乐客流不断,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真正吃上了“旅游饭”。同时,打造故城及城南城北三条“夜市街”,62家餐饮店面、160家美食摊点入驻经营,点燃了城市“烟火气”。五是“旅游+乡愁体验”。突出乡愁记忆和农耕体验,洪德镇耿塬畔村庄子峁在本村能人带领下,联合农庄22户群众发展传统农家手艺、特色美食和田园体验,通过线上直播带货扩大销售,有效激发了群众主动增收致富、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探索出了“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分类指导、户户直播、抱团发展”的农文旅融合模式。六是“旅游+生态观光”。突出环县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交融碰撞的地域特色,结合新能源设施景观,打造小南沟杨胡套子草原、毛井大红马草原等高山草原避暑观光景点,吸引游客体验高山草原风光、观览西北风电场景、品鉴特色风味美食。
三、坚持文化引领,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活力。一是提炼文化精髓铸魂。实施全县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学习传承“三项工程”,编纂《红色环县·故事汇》《环县历史文化故事》《环州羊事》等书籍,举办范仲淹与种世衡思想学术研讨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与山城堡战役专题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在环州故城、庄子峁等景区设立道情皮影、香包、刺绣、剪纸、民歌、唢呐等“非遗”体验传习项目,深入挖掘环县厚重独特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内涵,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良性循环。二是兴办文化活动引流。坚持每月有活动、每季有主题、全年不断档,先后举办了羊肉美食文化周、西北音乐节、道情皮影文化节、环县羊羔肉烹饪大赛、环县羊肉串吃货节等大型节会活动,以及万人越野赛、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农民运动会、“羊羊”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创造了“世界最长羊肉串”吉尼斯世界纪录,通过做新做活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工作,带动全县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三是丰富文创产品增效。适应“短平快”的现代观赏节奏,编演《逆节反然》《血与金子》等现代道情皮影戏20多部、《边塞情》《出征》《大宋礼仪》等小场景演艺20多个,推出皮影、香包、剪纸、“通关文牒”等工艺品26种,生产精品小杂粮、羊肉熟食、手工酱醋、非遗小吃等农特产品70多种,打造宋塔灯光秀、篝火晚会、文艺表演、非遗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以文创产品的创新,促进文化体验提升,带动旅游消费升级。
四、完善要素配置,优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环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完善要素、优化服务。评选环县特色餐饮及名品酒店6品类85家,建成环州故城窑洞宾馆,招商引资建设环州故城“陇东别院”民宿酒店,满足“吃”的需求、补齐“住”的短板;完成环州故城、河连湾两个高速“开口子”工程,设立高铁站直达环州故城公交线路,畅通景区路网,实行重大节日实行免费停车、免费乘坐公交、外地车辆轻微违法“只警示不处罚”等多项优惠措施,提高“行”的便捷;成立环州故城旅游景区服务中心和相看环州旅游服务公司,合理串联县内及周边省市旅游景点,打造红色游、民俗游、乡村游等旅游精品线路,积极融入西安、银川大旅游圈,提升“游”的品质;建设融特色农产品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环县电商产业园,支持发展电商直播带货,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方便“购”的渠道;坚持“无门票、沉浸式”的景区模式,配套杂技、演艺、儿童游乐、划船、滑冰等娱乐项目,丰富“娱”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