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乡村振兴局以“六个聚焦”推动 “三抓三促”行动落实见效
为了扎实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镇原县乡村振兴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信心决心,奋力开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新局面。
一、聚焦监测帮扶,牢牢守住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六必访、六必查、七不消”要求,对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实行精准化管理,充分运用“一键报贫”和防返贫监测预警帮扶管理系统,开展线上实时监测和线下定期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稳定消除风险。目前,全县共有监测对象904户3695人,累计落实帮扶措施3931条,稳定消除风险509户2048人。已完成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干部“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全员培训,并通过网站公布、微信推广、张贴宣传页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无死角宣传。自系统上线以来,共有291户农户通过扫码自主申报监测对象(审核通过7户,审核不通过284户)。
二、聚焦产业就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紧盯“两个高于”目标,制定《镇原县帮扶资金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实施细则(试行)》《镇原县鼓励引导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方案》,对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全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重点乡、村、户;着力推动肉鸡、草畜、瓜菜、苹果、药材、菌业等特色产业扩规延链、集群发展,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达到60%以上。加大就业帮扶政策落实力度,保持就业工厂(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规模只增不减,持续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实现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收入稳定增长。现已完成脱贫劳动力输转3.7万人,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3904人。
三、聚焦示范引领,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为民而建,体现黄土高原特点、陇东民居特色和关中文化元素,巩固提升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完成太平镇示范镇年度建设任务,争创省市级示范村8个,新建县级示范村20个,推动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辐射带动格局。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突出抓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目前,已完成2023年新创建示范村镇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清单,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四、聚焦“三治”融合,加强改进乡村治理。不断健全基层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拓展清单制、积分应用领域,建立健全小微权力、村级事项、公共服务等各类清单,探索智能化、数字化治理模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管护。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和“一行动一活动”,创新开展“晒家庭美德 比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活动,着力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目前,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晒家庭美德 比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活动的通知》,深入推进“一行动一活动”,组建关爱服务小分队,为困难群众提供打扫庭院、爱心理发、测量血压等一系列贴心服务,发放慰问金、米面油、学习用品、御寒物资等合计36.58万元。
五、聚焦拓展延伸,持续深化协作帮扶。加强与天津市静海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汇报对接,拓展协作领域,优化帮扶方式,深化专技人才交流培训,扎实推进产业和劳务协作,巩固提升4个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果,加快共建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和甘肃中民海富肉牛产业示范园。持续加强驻村干部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实行“日调度、周督查、月总结”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动驻村工作落实落细。目前,已完成2023年东西部协作项目计划。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压茬选派4名高学历年轻干部到我县挂职锻炼。对全县128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全覆盖式督查1次,调整轮换驻村干部29人。
六、聚焦效益发挥,管好用好帮扶资金。动态调整完善县级项目库,实施项目全部从项目库中提取。围绕政策支持导向,科学合理分配衔接资金,落实定期调度和预警督办机制,督促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财政衔接资金支付率符合序时进度要求。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全面做好摸底登记、确权颁证、移交等工作,确保帮扶项目资产管护到位、保值增值。强化金融支持,继续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和“富民贷”发放力度,确保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农户应贷尽贷。已完成2023年县级项目库备案,编制下达了中省一批衔接资金(中央27902万元,省级7556万元)项目计划,项目评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解冻后建设类项目可启动实施。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610户2923万元,贷款逾期率0.72%。
(供稿:镇原县乡村振兴局 秦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