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发展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食用菌产业发展>详细内容

西峰区: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为抓手 全面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向好

来源: 作者:西峰区农业农村局 陈巧霞 发布时间:2023-03-23 10:14:11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西峰区蔬菜产业以“增菜养菌”为主线,聚集群、建园区、延链条,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加快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a77bec833fcd440eb5e244500815ae36.jpg

一、“党支部引领”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一是“四加”建设模式(党支部+合作联社+技术骨干+农户)。董志陈户、肖金左咀、温泉刘店等百亩蔬菜基地村“两委”干部采取上门动员宣传、党员带头种植等方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进一步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稳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有效促进党建与富民“同频共振”。二是“五统一分”经营方式(统一培训、统一定苗、统一栽培、统一技术、统一收购,分户经营),各基地所在村党支部主动担责,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充分发挥上联龙头企业与市场、下接种植经营与群众务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企业与合作社盈利、村集体收益、群众就近务工增收的多赢目标。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全区共建成千、百亩设施蔬菜基地4个,露地蔬菜基地7个,带动周边务工群众1000余人,人均实现工资性收入5000元以上。

39abce700d304ddb946836376ecb6a45.jpg

二、“龙头带动”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一是通过外引内培,引进黑木耳龙头企业江苏同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本地注册成立“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6000万元(其中:政府配股1000万元),在彭原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日产10万袋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和黑木耳生产大棚200座,并统一提供菌种和技术跟踪服务。同时,政府通过贴息贷款等方式鼓励农户积极种植黑木耳,要求企业产后回收产品,始终把农户聚在产业链上。二是后官寨镇、温泉镇等乡镇依托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社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入股参与,大力发展香菇、松茸等食用菌。其中:后官寨镇司官寨村吸纳180余户群众持股,共筹集各类资金2287万元,建成占地100亩的食用菌生产基地1个,香菇生产大棚118座,2022年11月投产,预期产值2100万元。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引领、农户种植、配股分红”的联农带农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带动全区20个以上合作社和5000余人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预计农民户均增加收入800元。

279f1d0115b64db39cda7a6f23ef8287.png

三、“订单生产”拓宽农户增收销售渠道。以优化营商环境活动为契机,一是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反复考察,引进山东寿光鸿帝蔬菜有限公司,动员各蔬菜基地与该公司签订订单种植协议,确定“齐达利”番茄和“天津科润818黄瓜”等种植品种;同时,委托鸿帝公司育苗58万株,争取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为农户每株种苗补贴0.15元。2022年共发展订单种植300亩,产后保底收购和分级包装。全年向湖南、广东、福建等地组织销售各类蔬菜350余吨,大大提高了西峰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与庆阳礼物臻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庆阳礼物农特产品供销服务中心社区店建设项目”,该项目坚持“瓜菜种植基地(农户)+庆阳礼物农特产品供销服务中心+街道、社区供销服务点”的联合销售模式,采取基地采购、社区直营、合作联营等多种途径,计划在全区重点社区或居民小区增设20个以上的供销服务社区店和1个供销服务中心,大大缩短瓜菜供应链和市场周转环节,实现基地农户与经营门店直通,不但丰富了市民菜篮子,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农旅融合”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依托蒲河川和武川黑老锅、凤凰塬舍及甜瓜等旅游资源和特色品牌,以及城郊四门乡镇区位优势,打造观光游览、农耕体验、产地销售基地,促进产业融合。已建成蒲河川、武川、彭原鄢旗坳、肖金设施蔬菜基地等瓜菜采摘体验园4个,后官寨马集和什社重香四季“教学研基地”2处,让种植户足不出户销售产品。形成集体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农家乐等多位一体的农业新业态,促进瓜菜产业效益品牌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