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通知公告>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2024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庆阳 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情况公告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6-24 11:06:51 浏览次数: 【字体:

现将环县、庆城县和合水县2024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总体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项目实施成效公告如下,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监督电话:0934-8228891

投诉邮箱:qynyxmzjk@163.com

受理时间:8:30—12:00,14:30—18:00

 附件:环县、庆城县、合水县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情况

 

环  县

 

一、基本情况

环县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共计划投入资金5000万元,实施周期为两年(2024-2025年),2024年下达彩票公益金4000万元,计划2025年下达资金1000万元。实施子项目18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12个,投资3769万元;就业创业项目1个,投资20万元;乡村建设项目5个,投资1211万元。项目共涉及1个镇(木钵镇)4个村(高寨村、关营村、曹旗村、木钵街村)。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投入情况

环县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共规划实施项目18个,2024年投资4000万元,到位资金4000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实际支付资金3943.71万元,剩余56.29万元为项目质保金,质保期1年。除质保金外,支付率为100%。其他财政资金共计7336万元,其中天津帮扶资金236万元、中国化学集团公司帮扶资金100万元、国债资金3100万元安排的项目已全部完工,除质保金外,项目支付率为100%。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900万元为跨年度项目,计划2025年底完工,按项目进度已完成支付2975.76万元,支付76.3%。

(二)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1.项目建设进度情况。2024年完工项目:共完工项目20个,分别为:环县东丰灌区灌溉支渠延伸工程、环县木钵镇产业道路建设项目、环县木钵镇危桥加固维修项目、环县木钵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日光温室建设项目、环县木钵镇农产品交易市场维修改造项目、环县木钵镇饲草料收储加工项目、高寨村集中居民点公共服务提升项目、环县木钵镇关营村集中居民点防汛排洪工程、环县木钵镇关营村产业用水保障工程、环县木钵镇高寨村设施农业改造提升项目、环县木钵镇千只湖羊示范社维修提升工程、环县木钵镇关营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机井供水项目、木钵镇农文旅融合产业园提质改造-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二分校旧址保护项目、环县木钵镇关营村排污排洪项目、环县木钵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钢架大棚项目、环县木钵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环县木钵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庭院经济项目、环县木钵镇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木钵镇农文旅融合产业园提质改造项目、2024年度环县东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25年续建项目:续建项目2个,分别为环县木钵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环县县城至曲子镇供水管道工程(木钵段),2个项目均已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并进行了阶段性验收和支付,预计2025年底前全部完工。

2.竣工验收质量。所有项目在完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自验,自验完成后向木钵镇政府提交《申请竣工验收报告》,由镇、村组织初验,初验完成后由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会同县财政部门、项目包抓领导、镇项目办、镇纪委、村“两委”、监理公司、设计公司、村民代表等共同完成验收,再由县评审中心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再次完成核验并出具报告,完成决算。所有建设项目决算完成后均留有3%的质保金,质保期为1年,1年后我县将再次组织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支付下剩3%项目资金。

(三)各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数量指标:新建日光温室31座(15座二合一,1座食用菌基地),维修日光温室26座,钢架大棚140座,机井2眼,产业道路13.032公里,维修改造农产品交易市场1处,改造提升农文旅产业园1处,新修灌溉支渠4586米,新建饲料加工厂1处773.63平方米,维修湖羊养殖示范社2个,维修加固危桥2座,新修排污排洪设施2处,改造自来水管线2005米,人居环境整治13公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207人。质量指标:产业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时效指标:年度项目开工率100%、项目完成率100%(2025年度续建项目除外),资金拨付及时率100%。成本指标:补助类项目及工程类项目,按各项补助标准及预算执行。

2.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培育和稳固现代农业,集中建设31座、维修26座日光温室、140座钢架大棚、587户庭院经济、节水灌溉1200亩、1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带动群众发展小拱棚500座以上,由经营企业(合作社)提供种苗服务、订单回收,着力把项目区打造为瓜菜生产基地和高效养殖基地,年生产瓜菜100万斤以上,特色产业值达到350万元,占比9.6%;同比增长10.2%;带动增加脱贫人口收入1100元/人。突出农文旅融合,带领群众科技种养普及提升,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棚圈,组成技术服务团队7个,着力把项目区打造为现代农业发展教育研学基地,实现农业科技带动增加特色产业产值12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预计增加文旅产业收入80万元以上。社会效益指标:项目投入运营后,将有序促进当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等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346人次以上,人均实现收入5000元以上。生态效益指标: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全面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生活污水乱排乱倒问题,提升农文旅融合体验园沿线整体风貌,促进农村公益设施共享共建,着力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着力发展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就业,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洁,农村人留恋、城市人向往的和美乡村。可持续影响指标:项目投入运营后,通过健全后续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不断提高示范区组织化程度和治理能力,实现示范区村集体、脱贫群众和监测帮扶对象稳定、持续增收。

3.满意度指标。项目开展后,先后向项目区群众发放《环县木钵镇乡村振兴项目区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600份,收回600份,满意度达100%,项目受到示范区群众一致好评。

三、项目实施成效

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环县,木钵镇作为项目实施地,充分发挥基础条件便利、文化氛围浓郁、产业基础厚实的有利条件,着眼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项目谋划突出民主参与、基层治理。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定,围绕老百姓反映最强烈、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民生问题,先后15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群众大会,最大程度地听取民意,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镇)、聚焦“两个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实施“四大工程”(设施农业、就业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健全“五项机制”(责任包抓、清单管理、资金保障、按月调度、跟踪问效)的项目建设思路,确定了15个产业发展项目、1个就业创业项目和6个乡村建设项目,着力建成最具代表、最有效益、最受群众欢迎的民生项目。

二是项目实施突出联农带农、群众受益。坚持把辐射受益多少群众、联带多少群众增收致富作为衡量项目成效的重要指标,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在产业发展项目上,探索建立了“三联三带”机制,即联专业技术人员、带群众科技种养普及提升,突出农文旅融合,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棚圈,集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7人次,组成技术服务团队7个,着力把项目区打造为现代农业发展教育研学基地;联市场供给、带群众统供统销,集中新建维修57座日光温室、140座钢架大棚、587户庭院经济、节水灌溉1200亩、1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带动群众发展小拱棚500座以上,由经营企业(合作社)提供种苗服务、订单回收,着力把项目区打造为瓜菜生产基地和高效养殖基地;联劳务需求、带群众就地务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务工岗位346个,着力把项目区打造为就业创业基地。

三是项目成效突出产业循环、面貌焕新。把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作为项目建设的落脚点,着力推动乡村产业生态低碳发展、乡村建设城乡一体统筹发展。通过实施饲料加工厂、3000只湖羊示范社提升改造项目,依托现有的地膜回收加工企业、有机肥生产企业和正在建设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实现种植秸秆养殖和菌业全利用、菌包全加工有机肥、羊粪全还田,发展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发展。通过实施居民点排污排洪、生产道路、川区一体化供水、危桥维修加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从点到线,点面结合,全方位整治农村脏乱差问题,着力建设基础完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

四是项目管理突出一线抓促、高质高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推进,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和“每天一跟进、每周一调度”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项目清单,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做到目标、任务、时限、要求“四明确”。认真落实工程监理、群众监督、社会监督、部门核验四重监管机制,严格工程质量把关,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在每个项目区制作项目公示牌,公开项目内容、资金来源、投资金额等内容,让群众知晓项目信息,提高群众的支持度、参与度、配合度,营造上下联动、良性互动、整体推动的良好氛围,确保项目高质高效推进。

 

庆城县

 

一、基本情况

庆城县2024年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到位资金4000万元),共安排实施13个项目,具体是:驿马镇菌粮蔬“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现代示范园建设、驿马镇“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有机肥生产、驿马镇苹果产业果园搭建防雹网、驿马镇儒林村、上关村产业配套气调库、驿马镇儒林村、上关村产业配套大棚、驿马镇苹果产业提质增效高接换优、驿马镇苹果产业提质增效间伐改造、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庆城县驿马塬区安全饮水提质改造、驿马镇儒林村、上关村产业配套砂砾路、驿马镇儒林村、上关村产业基地周边群众入户路硬化、驿马镇红色文化+文旅融合、驿马镇儒林村、上关村等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为了让项目发挥最大作用,县委、县政府提前谋划筹备,从产业培育、基础提升、环境整治、乡村治理4方面入手,规划实施子项目 13 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8个,乡村建设项目5 个),总投资 14538.54 万元,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5000万元,主要涉及产业发展、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3025万元、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 11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875万元);各级配套资金项目及社会融资项目9538.54万元,主要用于完善产业基地、乡村基础设施,社会融资和群众自筹资金主要用于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2024年安排实施的10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其中第一批4000万元彩票公益金实施的6个项目已拨付3923.39万元,支付率达98.08%,项目完成率达100%,未拨付资金为质保金。剩余第二批1000万元彩票公益金属于2025年安排实施的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前期手续,预计11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一)资金投入情况

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4000万元于2024年7月2日拨付到县财政。7月9日县财政局向各实施单位下达了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总投资2100万元,社会融资资金及群众筹资4140元,总投资10240万元。实际支出3923.39万元,资金支出率98.08%,剩余72.11万为质保金,结余资金4.51万元。地方财政资金实际支出1998.52万元。社会融资资金及群众筹资4140元,使用完成率达到100%。

(二)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新修水塔3座、500立方米蓄水池2座,铺设供水管线48公里;建设种苗繁育基地1处,新建中药材加工生产线1条,年加工产量4000吨;已完成大棚搭建84栋,安装水处理设施1套,配备羊肚菌菌包36.69万个;完成入户路硬化1.35万平方米,混凝土过路涵管303米、排水渠2490米;完成苹果产业果园防雹网搭建700亩;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年度项目开工率100%、完成率100%。

(2)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特色产业产值预计8828.65万元。社会效益指标: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29人,人均收入120元/天,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生态效益指标:全面改善项目区农村人居环境条件,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可持续影响指标: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发挥彩票公益金项目效益;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能力,完善示范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示范区村集体、脱贫群众和监测帮扶对象稳定、持续增收。

(3)满意度指标。项目开展后,先后向项目区群众发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庆城县驿马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550份,收回550份,满意度达100%,项目受到示范区群众一致好评。

2025年下剩3个未完工项目具体情况是:

1、庆城县驿马塬区安全饮水提质改造项目(跨年度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700万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300万元),已完成50立方米水塔3座、500立方米蓄水池2座,铺设供水管线48公里及附属设施;正在铺设剩余供水管线,安装设备等,下剩任务9月底完成。

2、驿马镇红色文化+文旅融合项目(2025年实施项目),总投资100万元,该项目已建成钢结构双层大棚三座,设计完成指示标牌,完成工程量的70%,预计7月底完成任务。

3、驿马镇“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有机肥生产项目(2025年实施项目),总投资37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700万元,社会融资3000万元),该项目正在办理环评手续,拆除地上附属物及场地平整,预计11月底完成建设任务。

三、实施成效

(一)聚焦产业发展重点,推动项目富民惠民。苹果、连翘、食用菌是庆城县重点产业,具备良好的地理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此次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重点在新品种、新技术引入、产业化体系建设完善上扶持发力,使老产业焕发勃勃生机。庆城县承办的“2024中国苹果年会暨庆阳苹果商贸洽谈会”,瑞雪、瑞阳、瑞香红“三瑞”新品种斩获头筹,影响带动全县20多万亩苹果产销两旺,产值实现20多亿元。以连翘为特产的道地中药材产业,以羊肚菌为主打的食用菌产业,通过扶强龙头,做实基地,全产业链发力,202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完成10.04万亩。按照“菌粮蔬”三元轮作,建设废弃物变肥料“双向”利用设计的“三元双向”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园,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进一步增加了农业产业附加值。

(二)破解村庄建设瓶颈,助力实现乡村和美宜居。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撬动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针对村庄水、电、路、网(线)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硬化入户道路1.35万平方米,新修水塔3座、500立方米蓄水池2座,铺设供水管线48公里,项目配套实施的水处理设施,投运后日处理中水1000立方米,有效解决了驿马塬面发展设施农业缺水的现状。结合房前屋后洁净行动,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实现产村融合、景村融合、城乡融合。项目以文化旅游为重要媒介,搭建“数智化”文旅创新创业平台,链接一二三产业要素资源,整合新型生产要素,助推项目区内两百多户群众实现了水电充裕、路畅景美、宜居宜业的和美目标。

(三)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庆城县积极探索“村集体+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三加”模式,将产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紧密结合,确保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民三方共赢。其中驿马镇“菌粮蔬”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产业园新增流转土地1050亩,企业流转土地每亩支付土地租金,群众每亩收益700元,项目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229人,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该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还让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目前,苹果产业通过合作社+农户共同引技术、打品牌、拓市场,通过实施苹果产业果园搭建防雹网项目,为125户果农700亩果园抵御自然灾害提供保障,激励群众积极发展“三瑞”苹果产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产业收入稳定增长,果农户均增收4.5万元。通过完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带动全县15个乡镇11个合作社、7967个农户种植中药材,户均增收9500元以上。

合水县

一、基本情况

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下达合水县资金1570万元,安排实施项目7个,其中:太白护岸加固项目556万元,合水县太白镇食用菌生成基地建设项目菌棒补助391.8万元,农民技能培训项目50万元,太白镇太白村道路硬化项目263.05万元,太白镇太白村瓦川组、葫芦河村黑山洞组、安子坪村清凉寺组漫水桥建设项目262.2万元,太白镇莲花寺村奶羊养殖圈舍项目30.34万元,糯玉米真空包装采购项目6.61万元,截止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投入情况

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570万元,共安排实施项目7个。截止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实际支出1525.49万元,资金支出率97%,剩余44.51万元为结余资金。计划2025年调整安排使用,执行率可达100%。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024年度计划实施项目7个。资金到位后,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和太白镇人民政府密切配合,按照既定目标任务,严把工程质量关,高标准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

1.产出指标。硬化道路1.551km,栽植行道树303株,浆砌石挡墙5043.8m³,花岗岩铺贴1788㎡,安装太阳能路灯74盏,新建漫水桥3座,培训人员190名,补助大棚10座,投放菌棒86.9773万棒。所有指标已全部完成,目前已投入使用,效益良好。

2.效益指标。项目实施后,有效激活了全镇产业活力,助推种养殖、农文旅等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3.满意度指标。通过随机抽取受益群众调查,受益群众、经营主体、施工企业及项目管理人员满意度为98%。

三、项目实施成效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实施以来,合水县太白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毗邻四县的区位优势、红色基因浓厚的文化优势。从实际出发,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合水县县情、太白镇镇情的发展模式,构建“特色农业+旅游业”“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多产业链发展模式,开拓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局面,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典范。一是以特色农业为发展基础。合水县太白镇是陇东地区唯一种植水稻的乡镇,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通过在莲花寺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培育建设产业振兴综合体,推广“稻渔共作”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逐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提升现有稻田经营管理水平,形成集育种、育苗、种植、管理、销售、观光于一体的农业高效种植综合体。目前,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以上。此外,在发展特色水稻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太白镇还利用气候条件、地理资源优势,实施双垄沟播玉米提质增效项目,带动示范区建成10000亩玉米饲草生产示范基地,地膜玉米种植稳定在2.4万亩,苜蓿及其他饲草5000亩以上,青储饲草、黄储饲草近万吨。二是以红色文化为发展内涵。太白镇具有鲜活的红色元素,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太白境内发生过倒水湾整编、莲花寺整编、习仲勋“两请”徐治贵等重要历史事件事迹,现存各类红色革命遗址遗迹18处。陕甘红军纪念馆的建成,将太白融入以延安、南梁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圈,形成以红色文化基因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三是以创建西北红色康养旅游示范镇为目标。秉持“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理念,立足红色资源、康养资源、人文资源禀赋,按照“红色、特色、绿色、古色”四大区块建设思路,探索乡村多功能性的新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产业、生态资源、红色文化有效融合,建成新时代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太白镇在原有特色水稻产业基础上,推广“稻渔共作”技术,将农业产业与休闲娱乐结合,在连家砭村曹家寺组改造农旅融合体验水稻田20亩,建成虾稻、蟹稻、鱼稻及戏水、亲子捕捞体验基地,配套水渠等提灌设施,开辟出一条绿色生态康养的农业多功能发展新路径。四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在项目筹备、实施、管护全过程中注重尊重群众意愿,了解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激发群众自我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