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农业灾害防范
一、什么是农业灾害
农业灾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利天气、气候和微气象条件造成灾害的总称。农业受灾损失的70~80%都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许多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也与异常气象有关。
农业受灾程度包括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一般规定农作物减产一成以上为受灾,减产三成以上为成灾,减产八成以上为绝收。
二、主要灾害类型
(一)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为害面积大,是我市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
(二)霜冻。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晚霜冻害大于早霜冻,晚霜冻主要危害出苗期的大秋作物和开花座果期的经济林果。
(三)大风。指风速超过17m/s,使地面肥土被大风刮走,作物倒伏,覆盖的地膜揭起,设施农业大棚受损。
(四)连阴雨。指连续几天以上的阴雨天气过程,连阴雨出现时,日照少,空气湿度大,春、秋季连阴雨往往伴随着低温,会造成种子霉烂、发芽,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导致农业减产。
(五)干热风。也称“干旱风”、“热干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是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
(六)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阴雨天气更有利于条锈病的发生及流行。流行盛期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上旬。
(七)马铃薯晚疫病。指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7—9月降雨频繁,晚疫病必然大流行。
三、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冬小麦条锈病防控。今年全市小麦条锈病具有暴发流行性危害特点,要突出预防和早防。对小麦条锈病早发田块进行挑治,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减少田间菌源量,延缓小麦条锈病扩散速度。兼顾小麦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
对小麦条锈病做到防早、防小、防了,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要开展预防,遏制小麦条锈病扩散。当田间发病(普遍)率达2%时,要组织专业防治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努力把小麦条锈病的流行遏制在初发阶段。防治药剂可选择20%三唑酮乳油商品量60~80毫升/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250克/升丙环唑乳油25~30毫升/亩,或5%己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亩,或30%醚菌酯悬浮剂50~70克/亩,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重病田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对小麦白粉病要抓住小麦孕穗期到扬花期之间这一防治关键期,确切地说在齐穗期前打药效果比较好。药剂可选用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或吡唑嘧菌酯、嘧菌酯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轮换使用。麦蜘蛛、麦蚜等可选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亩8毫升、或5%高氯·吡虫啉乳油亩3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在病虫混发田块,防病、治虫药剂和叶面肥、植物动力2003等可混合使用,且喷药时,水量要兑足,叶片正反面、植株上下要喷到,达到彻底防治病虫和增加叶面肥供应的目的,增强小麦抗逆能力。
(二)苹果树腐烂病防治。苹果树腐烂病俗称腐烂病、烂皮病、臭皮病、串皮病,于1897年最早在日本发现,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为中、日、韩等国及庆阳苹果产区为害严重的枝干真菌病害。病原菌的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的“苹果黑腐皮壳”;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属的“壳囊孢”。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必须坚持以“沃土、壮根、强树”为基础,全面落实“一施(秋施基肥、壮树防病)、二涂(主干涂药)、三喷(清园喷药)、四保(减少伤口、保护伤口)、五补(果树补钾)、六刮(刮治病疤)”综合措施,打好防治组合拳。1.壮树防病。(1)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每亩果园沟施或穴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000~3000kg,并配合株施菌肥1.0~1.5kg;(2)合理负载,控制结果量;(3)易受冻果园,提倡冬季对树干及主枝向阳面及因腐烂病造成的裸露疮面涂白或防腐涂干剂。2.涂干灭菌。(1)3月中旬,主干涂抹波尔多浆(硫酸铜:生石灰:水分按1:0.5~1:50~80的重量比配制搅拌均匀即成)或45%代森胺水剂50倍液,灭菌防病。(2)6月下旬,主干涂抹1.8%辛菌胺醋酸盐或100倍液或1.6%噻霉酮涂抹剂,灭菌防病。(3)8月中旬,刮除树干翘皮后,主干涂抹20%丁香菌酯悬浮剂1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剂50倍液,灭菌防病。3.树体喷药。(1)落叶后、发芽前应各喷1次铲除性清园杀菌剂。(2)6~8月,结合防治叶部病害,降雨前后可对树干均匀喷药2~3次,药剂可选抑霉唑、噻霉酮、施纳宁或丙环唑等。4.减少伤口。(1)尽量避免修剪中的大拉大砍和环割、环剥。(2)休眠期修剪应避开严冬时节,减少冻裂伤、日灼伤、病虫伤等。(3)选阳光明媚天气修剪,避开潮湿(雾、雪、雨)天气;(4)修剪后用“腐轮康”或甲基硫菌灵糊剂或甲硫·萘乙酸膏剂等及时涂抹剪锯口。5.果树补钾。6~9月,结合使用药肥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4~6次(间隔期20天)。果实采收后的10月中下旬,叶面再喷2%磷酸二氢钾1~2次,提高树体钾含量、平衡树体N/K比,助势防病。6.刮疗病疤。萌芽前后(2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果实采收前(9月上旬至下旬)全园集中检查,发现病斑及时刮治,生长季节发现病斑随见随治,刮早刮净。刮治病斑时,刮治面应大于患处(须刮净所有感病部分和健皮2cm,刮深达木质部边缘,刮面平滑、上直下斜,有利于伤口愈合)。刮后立即用杀菌剂甲硫萘乙酸或腐植酸铜或过氧乙酸或施纳宁或菌清消毒,再用5~10倍3%甲基硫菌灵糊剂或“树大夫”(3%抑霉唑·涂抹型)或“腐轮康”或“拂兰克”或“安涂生”或树安康等涂抹病疤。
(三)苹果锈病防治。苹果锈病为转主寄生性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山田胶锈菌(又称苹果东方胶锈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冬孢子角在转主寄主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花期前后遇阴雨天气越冬菌瘿萌发,产生冬孢子角及冬孢子,冬孢子再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经气流传播到苹果幼嫩组织上(风力有效传播范围可达1.5~5.0km),导致受害部位逐渐发病,潜伏期7~12天。该病没有再侵染,1年只发生1次。刺柏、桧柏上的锈病冬孢子已萌发,苹果锈病已经进入初侵染期。
降雨有利于锈病病菌孢子萌发侵染,因此应在雨后3~5天内喷施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或戊唑多菌灵、或戊唑醇等杀菌剂预防锈病发生。果园内或周边桧柏、刺柏等同时用药。
(四)苹果其它病虫害防治。经监测,苹果白粉病、山楂叶螨在部分果园零星发生,金纹细蛾、李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普遍发生。苹果白粉病防治必须体现一个“早”字,着重抓好病害初发期的防治,剪掉新发病的枝梢,集中烧毁或深埋,药剂防治一般于花前、花后各喷1次药,严重果园还需在落花后10~15天再喷药1次。苹果落花后10~20天是防治山楂叶螨第1代幼螨、若螨的关键期。
(五)苹果霜冻灾害防治。一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准备防冻药械及材料。二是霜冻来临前2~3天,对果园进行灌水或连续2天树上喷15%颗粒硼芸薹素+海力佳。三是强对流天气来临前1天的傍晚,当夜间最低温低为-1~-2℃时,采用熏烟结合暮喷1000倍的“天达2116”或0.3%硼砂+1%蔗糖水溶液。有条件的果园也可以在此时对树冠进行喷水(当遇到低于-5℃以下的低温时不建议再采取喷水措施)。冻害发生后次日马上喷施海藻素+氨基酸+芸苔素内脂,有助于提高果树抗逆性,减轻冻害的危害,能够挽回部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