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全面安排秋冬种工作
抓好秋冬种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合水县农技中心早谋划,早安排、早动员,把秋冬种工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抓紧抓好,抓细抓实,目前,合水县土壤墒情适宜,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货源充足,秋冬种工作已有序拉开了序幕。
一是确保面积落实。合水县从稳定粮食面积、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下大力气,计划完成冬小麦播种面积5.3万亩,冬油菜1.0万亩,提前预留2022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的地块,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将农业资金和项目倾斜向小麦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小麦品质和生产效益。
二是科学规划布局。立足全县实际,根据气候特点、农业区划和群众种植习惯,全县冬小麦、冬油菜生产主要以西华池镇、吉岘、段家集、肖咀等前塬乡镇为主,推广品种以抗病、抗旱、抗寒、抗穗发芽、抗倒伏等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为主(陇育10号、陇育5号、宁麦9号、陇鉴108、陇鉴111、宁麦5号、陇育8号、兰天32、长航1号、长6359、长武521、普冰151。长6878、陇鉴110、陇鉴386、陇鉴301、晋麦79号、中麦175、兰天575、陇麦079)。冬油菜推广低芥酸、低硫苷“双低”及高产、高油、高油酸的“三高”优质油菜品种(天油7号、冬油1号、冬油2号、冬油3号、天油8号、天油1358、陇油9号、陇油12号)。同时做好种子调运储备,加强种子质量监管,严把种子质量关,指导农民做好秋冬种工作。
三是强化指导服务。普及推广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技术,确保我县4.5万亩冬小麦实现药剂拌种全覆盖,杜绝白籽下种。加强秋苗期监测和综合防控,强化科学施肥、科学用药服务指导。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手册、微信、12316服务热线、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开展线上指导和技术服务。
四是集成关键技术。围绕培育冬前壮苗、主攻单产,因地制宜确定了主推技术。一是深耕纳雨蓄墒,利用秋冬种之前空闲时间,及时深耕灭茬和秸秆还田,深耕深度一般25厘米左右。二是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积极推广冬小麦宽幅匀播技术,防止冬小麦播量过多,造成冬前群体大、个体弱的问题。三是适期播种,指导农民根据实际确定最佳播期,杜绝因早播形成冬前旺苗或因迟播形成冬前弱苗现象的发生,为冬前形成壮苗打下良好基础。四是施足底肥。要增施磷肥,重施有机肥,每亩达到3000-5000公斤,通过以肥调水,提高抗旱能力。五是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全力推广测土配方为主的科学施肥技术,做到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提高肥料利用率。要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高温堆肥等方式,努力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五是加强试验示范。合水县农技中心强化集成技术及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播种、统一收获”的要求办好冬小麦、冬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点建设。通过引进示范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集成应用良种、深松耕、绿色防控、机械收获等技术,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连片的种植基地,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农业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六是统筹秋粮管理。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结合降雨情况、地力状况分区域、合水县农技中心分类型制定科学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重点区域蹲点包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现场观摩与培训指导,促进秋粮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