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一县一业”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时宝胜 发布时间:2021-08-05 18:37:21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庆阳市围绕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先行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苹果、肉羊、肉牛、生猪、肉鸡、饲草、瓜菜、中药材八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接续奋斗、攻坚克难,现代农业产业在规模、特色、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支撑了脱贫攻坚,开辟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集群发展之路。

一是“一县一业”强优势。着眼发挥比较优势、聚焦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推进乡村振兴,立足雨养农业特点,根据各个县域立地条件、种养传统和产业基础,优化形成“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四区四带”特色产业总体布局,坚持“一县一业”、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做大基地规模,打造拳头产品,形成区域特色。22020年底,全市牛、羊、猪、鸡存栏分别达到30.9万头、210.14万只、59.2万头、586.2万羽,出栏分别达到16.8万头、120.8万只、44.8万头、1954.7万羽,苹果、一年生牧草、瓜菜、中药材面积分别达到133万亩、106.1万亩、100.83万亩、36.23万亩,形成了宁县庆城苹果、环县肉羊、镇原肉鸡、西峰生猪、正宁肉牛等县域特色鲜明的“一县一业”产业格局。环县成为百万只肉羊产业大县,宁县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镇原建成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鸡产业基地,建成西峰、镇原、宁县3个存栏10万头以上的生猪产业大县(区),正宁早胜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先后承办第十六届(2019)中国羊业发展大会、第八届(2020)全国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第四届(2020)中国苹果产业大会和全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

二是龙头带动聚集群。把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引擎和驱动器,按照“业业都有龙头企业引领、县县都有龙头企业落户”目标,先后引进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企业陕西海升集团、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国际领先的正大集团、亚洲第一白羽肉鸡企业福建圣农集团以及中盛农牧、庆环制种、伟赫乳业、天欣堂中药材、民吉草业等现代农牧业龙头企业。全市累计引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1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企业101家(国家级2家、省级43家、市级56家)。围绕“建基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培育、市场营销、饲料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开发,构建形成了覆盖饲草饲料、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科研检测、终端销售等各环节的肉羊产业体系,优质种苗、高端基地、储藏分拣、电商销售、外向加工融合发展的苹果产业体系,集种鸡育雏、种蛋生产、鸡苗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白羽肉鸡产业体系,仔猪繁育、集中育肥、屠宰加工、肉食供应、饲料加工、粪肥还田为一体的生猪产业体系,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是科技引领提品质。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创新平台、一个技术团队、一套培训机制”思路,依托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农科院、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国家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领衔,成立庆阳苹果、肉羊、肉牛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团队,把脉产业方向,开展技术研发。坚持保种、育种、制种齐抓,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新品系培育,引进澳大利亚戴维斯博士等国外知名专家、国内科研团队,用好本土科技人才,组建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3支队伍联合攻关,与中国农科院联合成立育种委员会,合作推进“中字号”肉羊专门化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项目,依托庆环制种、陇上田园、圣农集团、海升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全面推广肉羊“四个一”制种技术(一天配1000: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每天可以配种1000只基础母羊;一扫三二一:利用B超技术,可以知道母羊怀孕是三胎、两胎或者单胎;一变36:利用胚胎移植技术,一年内每只顶级母羊可以复制成36只同样优秀的个体;一比1万:一只优秀公羊的基因,每年可以满足1万只基础母羊的繁殖需要)、“三级二元”杂交繁育模式(一级场育好种、二级场产好羔、三级场出好效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和在公司制种、合作社纯繁的基础上二元杂交),开展早胜牛资源保种、提纯复壮和开发利用研究,培育白羽肉鸡配套新品系,建设全国最大的脱毒苗木繁育基地,破解了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芯片”难题。坚持全链创标、按标生产,推行种、养、收、贮、加全过程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中盛肉羊“五全五化”养殖标准(全面落实全舍饲工厂化养殖、全混合日粮标准化饲喂、全基因组良种化选育、全畜群无规定疫病免疫净化、全过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海升苹果“三高五化”栽植技术(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四化四链”肉鸡生产模式(安全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全循环链)、“三定六统一”生猪生产模式(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统一购买保险、统一回收屠宰)。全市建成国家级出口苹果及质量安全示范区15万亩;建成存栏万只以上羊场28处、百只以上规模羊场1609处,发展养羊专业乡镇16个、专业村44个、养羊大户1.1万户;建成种猪场5个、存栏万头以上生猪育肥场10个、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62个;建成存栏千头以上牛场24个、百头以上规模场91个,发展养牛专业乡镇12个、专业村122个;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种鸡场8个、肉鸡养殖场23个,日屠宰量达到12万只。

四是创新机制带增收。着眼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坚持抱团发展,强化利益联结,探索推广“331+”产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联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形成了龙头企业闯市场、专业合作社抓种养、贫困群众入资投劳分红的产业发展和带农增收机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980家,其中“331+”合作社1233家,实现了行政村种养合作社全覆盖,带动23.9万农户通过产业增收。以推进两个“三品一标”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品牌培育推广力度,每个主导产业都树立形成了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庆阳肉羊、环县羊羔肉入选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十佳羊肉品牌”,环县羊羔肉列入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成为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指定产品和上榜品牌,带动环县羊肉平均溢价20%以上。庆阳苹果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国家优质苹果金奖”等荣誉,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20多个大中城市,进入美国、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际市场。镇原肉鸡成为百胜餐饮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固定供应商,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坚持党建助推产业发展,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产业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一线、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党旗在产业一线高高飘扬。经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同向发力,庆阳现代农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2020年,全市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8.2%,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963元以上,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在中国改革(2018)年会暨改革开放40年40案例高层研讨会上,庆阳市“331+”产业扶贫模式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创新40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