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六抓六强化”促进农村改厕提质增效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慕金明 发布时间:2021-05-07 09:47:34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批示,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严格按照国家及省上的部署要求,始终秉持“小厕所、大民生”理念,把农村改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统筹谋划、宣传发动、改厕模式、质量管控、工作调度、问题排查等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农村改厕工作实效。

——抓统筹谋划,强化工作责任。立足庆阳实际,认真学习领会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和召开的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及省上关于农村“厕所革命”政策导向和部署要求,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印发了《庆阳市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2019—2020年)》,并分年度制定详细工作要点,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推进步骤和具体举措。明确要求市级层面由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市委副书记统筹抓总,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具体负责,农业农村部门抓协调、抓督导,卫生健康部门抓技术指导,市场监督部门抓产品质量,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互补位、协同落实;县(区)层面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县(区)委副书记负专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乡镇层面由乡镇书记、乡镇长牵头负责,科级干部包抓落实;村组层面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清洁长”,村组干部和党员示范带头,发动全体村民参与,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衔接、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同时,在脱贫压力持续加大、市级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农村“厕所革命”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配套市级奖补资金3248万元(2019年1300万元,2020年800万元,2021年1148万元),主要用于农村户厕改造、技术督导培训、旱厕试验示范及信息监管平台研发补助。同时,要求县区结合实际同步配套补助资金,鼓励群众筹资投劳,积极参与户厕改造,降低改厕费用。据统计,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奖补标准均高于1500元/户。

——抓宣讲引导,强化群众主体。在厕所革命起步阶段,为了突出群众主体地位,组织开展以“政府把关、企业参赛、专家参谋、群众选择”为主题的庆阳市农村“厕所革命”企业产品擂台赛,通过专家点评、综合评价等环节,引导群众自主选择质量最优、性能最好、价格合理的改厕产品。擂台赛通过新华网“APP”、庆阳电视台“看清”和陇东报“掌中庆阳”客户端现场直播,当日点击量达到60余万次,被省内外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同时,充分运用新闻媒体、悬挂标语、散发传单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农村“厕所革命”宣传力度,引导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协调《陇东报》和庆阳广播电视台开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专栏,宣传农村改厕先进典型,曝光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差等突出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创作录制改厕宣传音频资料4条,通过智能广播、乡村大喇叭、村民微信群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阻断病毒病菌传播途径、降低染病风险、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群众的保洁意识、健康意识、防病意识,先后发放宣传资料37861份,张贴悬挂标语4318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积极性。2019年,西峰区小寨村16天完成316户改厕任务的“小寨速度”、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改厕的“小寨经验”,被省委改革办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抓试验示范,强化模式探索。组织市县乡干部、群众代表、施工技术人员先后赴武威、兰州、浙江等地实地考察,全面掌握了解各种改厕模式的性能特点,并立足庆阳实际,按照“试点先行、整村推进”的步骤安排,综合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选取4个村开展试点示范。经过不断的总结完善,探索出了三种成熟水冲改厕模式(以滚塑一体隔板焊接化粪池+专用防冻廓口直冲马桶+改厕专用高压喷头+硅胶防臭漏斗为关键技术元素,群众普遍认可的西峰区小寨模式;以深埋较大储水桶+使用小功率自吸泵为组合,适用于未接入自来水农户使用的庆城县熊家庙模式;利用集雨水窖收集雨水冲厕,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推广的华池县孙家川模式),在全市大力推广。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积极学习借鉴省农村能源资源总站在临洮县指导探索的五种旱厕模式,结合庆阳实际,积极探索推广适合偏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的旱厕改造模式。

——抓质量管控,强化标准执行。深刻汲取国务院大督查通报的改厕失败案例教训和新闻媒体曝光的改厕突出问题,在加强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的基础上,督促县区严格按照国家制定下发的三个技术标准施工,聚焦防冻、防臭、防渗漏等重点环节,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改厕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对改厕模式选择、技术标准执行、产品质量检测等关键要素进行明确规定,要求县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随机抽查检测,并对县区农业农村局和全市改厕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集体约谈提醒,严把技术标准关和产品质量关。联合陇东报社开发了“庆阳市农村厕所革命信息监管系统”,设置了政策直通、技术培训、施工管理、投诉建议等十多个功能模块,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农村户厕改造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改厕质量,群众满意。同时,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对7县1区农村改厕工作开展巡回督导,发现问题现场指出,跟踪督办整改。

——抓工作调度,强化管护服务。严格落实农村厕所革命台账管理和周调度制度,每周五统计上报工作进展,全面掌握基层情况和典型经验,对于有价值的信息和典型经验,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态在全市进行推广。为了方便改厕农户,在组建改厕服务站、落实管护人员的同时,将后续服务管护作为信息监管系统的重点环节,设置了一键报修、一键抽污模块,进一步提高了后续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彻底消除改厕群众后顾之忧。截至目前,累计配发后续抽污设备506台(套),落实管护人员431人,确保有人管护、群众满意。

——抓问题摸排,强化整改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厕所革命问题摸排整改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把农村厕所革命问题摸排整改作为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扶贫办联合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实施方案》,对摸排整改的排查范围、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工作要求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确保了摸排整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抓摸排。以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农村户用厕所为对象,实现摸排范围全覆盖。针对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问题,重点摸排不能使用的和不能全年使用的两类厕所,实现改厕模式、改厕质量、后续管护、改厕台账全排查。二是抓整改。对排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厕所,坚持分类施策、即知即改,明确了整改路线、技术要求、时间安排、具体措施,确保全面整改到位。突出整改问题厕所,加强后续管护 ,健全整改台账,健全长效机制。坚持举一反三、引以为鉴,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分析研判,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厕所革命”常态长效监管机制,从制度层面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保障力度。三是抓保障。各县区农业农村、扶贫、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都确定了摸排整改工作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成立部门联合的技术队,并组织动员农村改厕施工、监理、检测等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广泛参与摸排整改工作。各县区按照县级统筹、农民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引导农户投工投劳、出资出料,全力保障工作需要。四是抓协调。各级农业农村、扶贫、卫生健康等职能部门立足岗位职责,按照“谁支持、谁摸排”的原则,组织本系统力量对2013年以来行业部门支持改造的农村户厕开展全面摸排,并及时向牵头部门反馈摸排整改情况,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摸排工作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扶贫办成立了联合督察组,以明察暗访、专项督察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排查整改情况开展督察,抓促工作落实,确保改一户、成一户、使用一户。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农村户厕改造85738户,其中2019年改造38988户,2020年改造44626户,2021年截至4月底改造2124户,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