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采取措施化解返贫风险 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
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聚集全系统力量,加强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技术服务,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系统学习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指导意见及省市实施办法,把握政策要求,研究贯彻意见,分析疫情影响,制定针对性措施,强化产业扶贫,着力化解致贫、返贫风险。与专责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培育增收产业,夯实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基础。持续推进产业扶贫专项提升行动,落实产业扶贫到户扶持资金2.71亿元(其中直接补贴到户2.37亿元,入股0.34亿元),累计达到24.64亿元,扶持贫困户发展肉羊、肉牛、生猪、肉蛋鸡养殖129.98万只、7.27万头、11.38万头和45.46万只,种植瓜菜、中药材、马铃薯、小杂粮4.94万亩、5.87万亩、7.01万亩和24.63万亩,发展“五小”产业17398处。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从系统抽调名120名干部,成立28个产业扶贫挂牌作战队,下沉到村,开展技术指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指导提升脱贫产业质量。加强对边缘户和监测户的帮扶力度,对568户有发展产业条件的“两类户”扶持发展种植业43户、养殖业525户,逐项对照脱贫标准进行监测管理,巩固脱贫成果。全面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将三大类25个品种纳入农业政策保险,试点开展了“苹果+期货”保险,签单保费1.5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35.33亿元,理赔9020万元,有效化解了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促进贫困户和“两类户”保本增收.
二、强化龙头带动,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托底益贫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庆阳市扶持贫困县龙头企业发展工作方案》,全力支持中盛、海升、圣农、正大等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工作,带动贫困户和“两类户”稳定增收。今年,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累计达到121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5家,带动农户25.8万户,其中“两类户” 568户。坚持 “五有标准” (有产业基地、有良种供给、有农业机械、有订单销售、有加工或储藏场所),抓好农民合作社规范经建设,培训合作社带头人767人、合作社辅导员414人,贫困村合作社规范化程度达到87.04%,带贫能力进一步提升。高度重视入股资金管理,全市吸纳入股资金的78家龙头企业已向合作社或贫困户分红8187.75万元;吸纳入股资金的963家合作社已向贫困户分红9608万元
三、加强产销衔接,扩大产品销售促增收。充分发挥农产品产销协会、农产品电商等线上线下平台作用,帮助企业拓市场、带动贫困户稳脱贫。先后组织21家龙头企业参与“大美庆阳.全民乐购”消费系列活动,举办“黄土珍品.倾情回馈”等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和对接活动34场次,扶贫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4.76亿元。加强品牌培育,4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3个企业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 “三品一标” 获证产品102个,带动了农产品销售,促进了贫困户和“两类户”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