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合水县按照“试点先行、适当扩面”的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推动格局,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大美合水的重要抓手,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组织部分乡镇、部门前往浙江、陕西等地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创新垃圾分类“12345”工作机制,即:“1”是成立以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各乡镇、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2”是研究制定《合水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合水县2020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两个方案;“3”是组建垃圾分类培训教员、引导员、志愿者三支队伍;“4”是实施垃圾屋改造、落实志愿服务、加强日常监管、推进信息化管理四项措施;“5”是以机关单位、居民小区、企业、公共区域、乡镇街道五类为试点。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探索创新,优化分类模式。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结合县情实际,针对不同区域产生垃圾的种类分析,分别采取了“两分法”和“四分法”,在农村,将生活垃圾分为可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可腐垃圾由群众就地挖坑填埋堆肥处理,其他垃圾由群众投放至垃圾收集设施或由保洁员按时上门收集后统一转运至制定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单位,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由各单位自行收集处置,在城区街道和公共区域,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由县城管局负责转运处置。
三是主动介入,强化体系建设。为城区11辆大型垃圾收运车和100辆电动保洁车印刷车体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在试点推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再生资源定点回收企业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牌5幅。通过免费发放环保购物袋,推广“净美合水”微信公众号,在线推送垃圾分类常识和工作动态等信息。先后与团县委、社区联合举办“小手拉大手”、“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社区”进校园、进小区、进超市等专题宣传活动5场次,努力营造全民知晓的浓厚氛围。组建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队伍94支,共1000人,建成四分类垃圾收集亭72处,有害垃圾暂存点1处,试点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机关单位、企业投放户外分类垃圾箱32组,办公室放置两分类垃圾桶1000个,试点居民小区投放户外分类垃圾亭4组,为试点小区居民免费发放红、蓝、黄、灰四色分类垃圾袋16万个,为志愿者发放帽子1000顶,为引导员发放马夹360套。按照城区、公共区域、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由保洁员担任引导员,机关单位、企业、居民小区各指定2名引导员,负责在早中晚居民集中投放垃圾时间段现场指导垃圾分类,并对居民投放的生活垃圾逐个进行开袋拆分,对未正确分类的进行二次分类,确保垃圾分类一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