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家城乡:脱贫路上再加力 凝心聚力奔小康
今年以来,殷家城乡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突出党的建设、乡村振兴两个重点,狠抓产业培育、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四项保障,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乡党员干部上田地、入农户,谋发展、育产业、夯基础,摘穷帽,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昂首阔步。
初秋时节,走进殷家城乡,火热的脱贫攻坚画面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的小康农宅拔地而起,铺满山湾的玉米长势喜人,牛棚羊舍内牛壮羊欢,采摘万寿菊的农人笑逐颜开……乡党委书记李伟说:“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全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线,以育产业促增收为核心,紧扣一户一策方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贫困山区的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发展产业,殷家城乡按照“扶贫抓产业,产业抓合作社,合作社抓‘331+’”的工作思路,通过合作社带贫、到户产业扶持等方式,主打养殖、种植等主导产业,构建以养为主、以种为辅、以特为补、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让每一户贫困群众都有持续增收产业。今年全乡已累计落实到户奖补资金1460.09万元,入股配股资金1105万元。“小群体、大规模”的牛羊养殖产业稳固发展,全乡羊存栏2.73万只、牛存栏1602头,实现保险全覆盖,防疫常态化开展。发放地膜81.7吨、玉米籽种4.75吨,种植粮饲兼用玉米3.2万亩,栽植丹参240亩、万寿菊3000亩,新建万寿菊收购站1处,收缴种植保险11951亩,种植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合作社带贫效益逐步凸显,严格落实“一体系四机制”监管措施,入股带贫301户,8个“331+”合作社入股资金343万元,湖羊存栏7200只,牛存栏26头,打造示范社3处,持续带贫增收。
乡长常浩义说:“乡党委政府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年度脱贫退出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狠抓产业培育,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今年,殷家城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力补齐短板、弥足欠账,实施了一批惠及群众的房、水、电、路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通过微信、会议、公告等方式宣传招工启示、奖补政策,现已输转劳动力1707人,其中就地就近就业510人,劳务收入较往年呈稳定趋势。乡内“十三五”期间新建安置点3处共81户,乡政府成立了5个复垦、复绿专责工作组,加大对搬迁户旧庄老院复垦复绿工作,除因产业发展需要在老宅使用部分临时管理用房外,已全部实现搬迁入住。新修维修村组道路19.5公里,街区铺油罩面正在实施,2163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已全面完成,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殷家城乡以“大搬迁、大拆除、大规范”专项行动为突破,持续推进消除视觉贫困工作,使“视觉贫困”问题得到有效消除。全乡坚持由点到面,由内到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采取“小手拉大手,全家总动员”评比督促、奖惩激励,久久为功,步步为营的办法,制定“七个一”措施,视觉贫困得到了有效改善。拆除危旧房屋142间、残垣断壁1252米,清理三堆229处、不规范广告牌65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洒水吸尘车1辆,建成垃圾中转站1处,各自然村配置垃圾箱66个,清除陈年垃圾点13处,清理垃圾11吨。栽植村组公路行道树油松3868棵、国槐2400棵,配合惠达公司在“三殷”公路栽植复叶槭10公里5000株,农户庄前屋后绿化工作正在组织实施。户内环境整治方面,由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负责,按照“五净一规范”和“三个一”服务要求,968户家庭环境得到了改善提升,对46户58名特困供养人员开展体检、理发、卫生清理服务4次。投资21.4万元为特困供养对象40户55人购买冰箱、衣柜、电饭煲等生活必需品,并组织人员实施房屋刷白吊顶工程,全面消除改善特困供养对象“视觉贫困”问题。
在国家审计署驻兰办和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的大力帮助下,全乡精神扶贫工作遍地开花,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帮扶单位先后投资32.5万元,布设党员活动室5处,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处,组建宣讲队、志愿者服务队16支,聘请宣讲员24名,参与服务志愿者64名。以“党旗在我心,榜样促我行”为主题,帮扶单位干部与乡村干部共同参与,开展“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志愿者服务活动3次,结合“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建党节表彰奖励73人次,带领党员群众在“实践中担当使命”,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持续开展扶贫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