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开展冬小麦、冬油菜“三情”调查,科学指导群众做好田间管理
按照全国农技中心下发的《三大“农技行动”实施方案》要求,3月18日至19日,环县农技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在曲子、木钵、环城、洪德等乡镇对冬小麦、冬油菜田块的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及覆膜田块的墒情进行了调查,据调查,我县种植冬小麦45万亩,一类苗19.6万亩,二类苗20.7万亩,三类苗4.7万亩,川地亩总茎数48.4~83.2万株,分孽3~5个,次生根5~7条,长2~8厘米,塬地亩总茎数42.4~67.6万株,分孽2~4个,次生根4~8条,长1~7厘米,长势好于去年同期;冬油菜种植0.5万亩,一类苗0.25万亩,二类苗0.19万亩,三类苗0.06万亩,亩总株数18.9~33.02万株,处于返青初期,长势较好。
土壤墒情冬小麦田块0~10cm、10~20cm、20~30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2.8%、18.0%和18.7%;膜覆田块0~10cm、10~20cm、20~30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2%,20.7%和26.6%。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我县早春墒情好于去年,与近5年平均值持平,尤其中深层土壤贮水相对比较充足,对越冬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病虫草情小麦田块叶蝉平均卵茬率16.9%,较去年同期15.6%增加1.3个百分点,平均百茬卵量170.5粒,较去年同期159.5粒增加11粒,叶蝉卵暂未孵化。目前冬小麦、冬油菜各种病虫害暂未发生,麦田杂草轻度发生,主要以离子草、播娘蒿、麦辣辣等为主,平均杂草密度4.1株/平方米。随着气温逐渐上升,预计3月底至4月初,小麦红蜘蛛、叶蝉、油菜黑缝叶甲、蓝跳甲、茎象甲等开始发生为害。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生产建议:
一是合理施肥,因苗管理。要根据苗情,因地制宜把握好追肥时期、追肥次数、追肥数量和追肥方法。对于冬小麦、冬油菜田的三类苗应以促为主,及早抢墒追肥,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和4公斤磷酸二铵,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增加穗数和粒数;对于一类、二类苗要看苗管理,起身期追5公斤尿素,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二是及早防治,防控病虫草害。随着气温的回升,麦红蜘蛛、叶蝉、麦蚜、油菜黑缝叶甲、蓝跳甲、茎象甲等虫害将逐渐开始活动,一旦达到防治指标,要立即选用对路农药及时防治。对于杂草较多的田块,进行人工铲除或化学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