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2019年秋苗“三情”调查情况
2019年11月19—20日,宁县农技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冬小麦苗情、墒情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分析并提出冬管措施,望抓好落实,确保作物安全越冬。
一、苗情
1、冬小麦。全县秋播小麦面积40.23万亩,与上年45.3万亩相比减少5.07万亩,其中正茬29.2万亩(占72.6%)、回茬11.03万亩(占27.4%);山地2.61万亩(占6.5%)、川地3.7万亩(占9.2%)、塬地33.92(占84.3%)。目前小麦正处冬前分蘖期,叶龄多为4叶1心。据调查:全县一类苗面积13.65万亩,占麦田总面积的33.9%,比上年同期增加1.8%,亩基本苗17.0—23.0万株,平均21.6万株,总茎数70—120万个;单株分蘖2—5个,平均3.6个;次生根3—8条,平均4.2条。二类苗面积19.33万亩,占麦田总面积的48.0%,比上年增加1.2%,亩基本苗11.7—18.0万株,平均14.4万株;亩总茎数40—70万,单株分蘖1—4个,平均2.8个;次生根2—4条,平均3.1条;三类苗面积7.25万亩,占麦田总面积18.2%,比上年减少3.0%,亩基本苗12万株以下,亩总茎数30—40万,单株分蘖1—2个,平均1.3个;次生根1—2条,平均1.4条。
2、冬油菜。全县冬油菜播种12.1万亩,与上年15.1万亩相比减少3.0万亩。油菜普遍长势良好,一类田面积8.22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67.9%,亩基本苗4.1万株;二类田面积3.51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29.0%,亩基本苗3.6万株;三类田面积0.35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3.1%,亩基本苗2.8万株。
总体看,油菜播种期间降雨及时,墒情好,光照足,出苗快,长势好;秋播期间雨水充沛,底墒充足,小麦秋苗长势明显好于上年同期,一、二类麦田比例有所上升。但部分小麦由于播种过早(9月8日白露前播种),加之温度、墒情适宜,形成稠旺苗,对小麦安全越冬不利。
二、墒情
据统计,8至10月底全县降水量348.2 mm,比上年同期189.2mm 偏多159mm,其中9月份降水量149.6mm,与历年同期相比多82%,属特多;10月份降水量72.9mm,比历年同期偏多55%,同时,阴雨寡照时间持续长,10份日照时数112.6小时,比历年同期少照48.6小时。土壤墒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据测定 0-20cm、20-40cm、40-60cm土壤重量含水量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秋苗期土壤重量含水量调查统计表
单位(%)
调查 深度 | 冬小麦 | 冬油菜 | 休闲地 | ||||||||
正茬 | 回茬 | 山地 | 川地 | 原地 | 山地 | 川地 | 原地 | 山地 | 川地 | 原地 | |
0-20cm | 22.6 | 22.0 | 20.6 | 21.5 | 23.4 | 20.9 | 22.4 | 22.0 | 20.7 | 21.6 | 23.3 |
20-40cm | 22.8 | 21.7 | 21.3 | 21.9 | 22.8 | 19.8 | 21.1 | 21.7 | 20.0 | 21.9 | 22.8 |
40-60cm | 21.9 | 20.4 | 19.2 | 20.2 | 21.7 | 19.5 | 20.6 | 20.3 | 19.9 | 20.6 | 21.2 |
三、病虫害发生情况
由于秋播以来,天气以持续阴雨寡照和低温为主,不利于小麦、油菜多种病虫害侵染、危害。据调查,条沙叶蝉轻度至中度发生,发生面积9.5万亩,虫田率23.6%,其中达标面积3.7万亩;虫口密度2—42头/30单网次,平均8.3头/30单网次。小麦红蜘蛛轻度发生,主要发生在向阳山台地,全县发生面积2.9万亩,虫田率7.2%,其中达标面积0.08万亩;虫口密度1—12头/单尺行长,平均1.3头/30单网次。地下害虫轻度发生,发生面积4.4万亩,虫田率10.9%,虫口密度为4—15头/ m2,其中蛴螬2—9头/m2、金针虫1—4头/m2,蝼蛄1—2头/ m2,田间麦苗被害率0.1—3.3%,平均1.2%,累计实施防治面积5.7万亩次。麦田杂草中度发生,发生面积31.8万亩,占麦田总面积的79.0%,密度为8—791株/ m2,平均13.6株/ m2,以荠荠菜、播娘蒿和离蕊芥为主。农田害鼠轻度发生,发生面积4.9万亩,以中华鼢鼠为主,主要分布在子午岭缘区各乡镇,平均鼠密度6.5头/百亩。小麦白粉病零星发生,麦蚜仅在川区温暖向阳地带查到,小麦条锈病尚未查到。
四、冬前管理意见
随着气温逐步降低,土壤即将封冻,建议各乡镇应高度重视秋苗田管工作,以防旺长、防脱肥、防冻害、防草害为重点,狠抓措施落实,为明年粮油丰产奠定基础。
1、耙耱碾压:越冬前碾压耙耱有利于根土紧密,防止小麦翘虚冻死,兼有松土提温,促根增蘖,压土提墒,抑旺扶弱,控旺促壮,控主蘖促分蘖的作用。但要注意:地皮湿、早晨、阴天不要碾压,以防板结。麦田过旺时多碾压可以抑制主要功能茎和大蘖生长,使苗匀苗壮。还可消灭部分虫卵,减少越冬虫源、病源。
2、防治旺长:一是选择晴天早晨无霜冻或露水时对麦田进行镇压;二是可喷施1次0.2%—0.3%的矮壮素溶液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一40克兑水50公斤喷施,还可防御冻害。
3、酌情追肥:明春小麦返青后,对基肥用量不足、严重脱肥和分蘖不足、群体偏小的麦田,可适当追尿素10公斤左右,以起到冬肥春用的作用。
4、严禁放牧。麦田放牧啃青可使麦苗绿叶面积减少,养分积累下降,有的麦苗甚至被连根拔起,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来年丰产。
5、防治病虫。各乡镇农技站要密切注意条沙叶蝉、麦蚜、麦红蜘蛛、地下害虫,条锈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准确掌握和反馈信息,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①地下害虫。亩用3%毒死蜱颗粒剂3千克拌土25千克均匀撒于麦田。②小麦白粉病、条锈病。亩用25%粉锈宁乳油32克,或15%粉锈宁可湿粉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防治;③麦红蜘蛛。当虫口密度达到200头/尺单行时,可用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选用15%扫螨净乳油1500倍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2000倍。④麦蚜。百株有虫50头时可开展防治,亩用10%吡虫啉 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6、化学除草。对于荠菜、离蕊芥、播娘蒿发生密度较大的麦田,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0克或56%二甲四氯钠可溶粉剂30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15毫升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