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武沟乡强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全县农村改厕工作开展以来,武沟乡坚持高点定位,把农村改厕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系统工程、乡村振兴的民心工程、为民办事的放心工程来抓。
破解“三大难题”,实现改厕工作良好开局。一是强化宣传动员破解“无意愿”的难题。首先用好“政策撬动”这个杠杆,向农户算清财政投资和少量自筹资金的对比账,让农户感到自己在改厕中“赚了钱”。其次是用好“示范带动”这个引擎,党员干部首先改,在改厕行动上做出示范,在改厕成果上做出标杆,消除了农户疑虑,调动了农户积极性。再次是用好“政府推动”这个动力,在大多数农户“动起来”的基础上,由乡村干部反复入户动员、适度批评教育,确保农户全面参与,绝不因一家一户影响一村一乡乃至全县改厕大事。二是强化协调联络破解“无厕具”的难题。如火如荼的“厕所革命”促进了厕具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且厕具供应优劣难辨、企业供货能力严重不足。为此,武沟乡多方联系、多方考察、多方对比、多方论证,确定生产“一体三格”罐、防冻设备措施齐全、技术指导跟进到位的供货商。针对企业供货不足影响改厕进度的问题,由乡村自筹资金分批预付货款,专人进驻企业督促调配厕具,保证了厕具的及时、充分供给。三是组合措施解决“无要素”的难题。针对自助改造缺技术、单家单户缺劳力、统一施工缺资金的工作实际,乡村按照“一户一策”的思路,有效组织农户自助酬劳降成本、邻里互助提效率、专业指导促规范,仅9月11日一天实现了坑体开挖41户、竣工使用29户的工作进展。
扭住“三个关键”,确保改厕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扭住规划设计这个“前置关键”。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对改厕工作实行精细管理、系统推进,做到既抓布局、也抓设施、还抓环保。根据农户家庭经济条件、现有设施条件,设计、实施“厕屋新建型”38户、“提档升级型”80户、“基本改造型”82户,三个类别分类设计、分类施策,确保厕所入院全覆盖、入室率大提升,保证在农户思想接受范围、能力承受范围内实现改厕标准化。二是扭住建设质量这个“托底关键”。在厕所革命中坚持质量革命,严把技术规范关、施工监督关,充分发挥乡村组织职能和农户主体作用,突出化粪池注水检测、基坑开挖、垫层施工、管材安装、覆土回填、面部硬化6个环节,由乡村干部、农户共同参与,环环验收、留影佐证,以高标准的工程质量确保把改厕工作做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三是扭住监督服务这个“过程关键”。针对改厕工作的系统性、重要性和艰巨性,主要负责人坚持每天进村入户督查;乡村两级抽出专人,站场服务,做到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动员协调中加快进度,在推动落实中确保质量。
坚持“三点启示”,确保改厕工作一干到底。一是观念转变是前提。思想不重视,干事没基础。武沟乡在前期一段时间的艰难工作中,通过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厕所革命”战略部署、乡风文明建设、卫生健康知识、各级政策扶持,实现了群众对改厕的基本接受和最终的积极参与。二是为民办事是根本。开展“厕所革命”,政府是主导,群众是顾客和考官。为此,一方面从规划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建设、管理服务等环境入手,确保高质量改厕。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群众互助联建等措施酬劳降低成本,对于困难家庭改厕的,给予一定的救助补助,决不因改厕加重农户负担。三是技术应用是法宝。积极联系供货方和施工技术员,通过选用节水冲厕设备、安装电热带、填充保温泡沫、储水桶深埋等措施,实现节水、防冻等目标,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得到了群众认可,加快了工程进度,也保证了农户受益。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武沟乡将瞄准目标、久久为功、坚持标准、优化措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改厕工作,确保9月20日前全面完成改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