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硬任务” “变”有新举措——镇原县全域全产业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新年伊始,对照中央、省市及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关于做好“三农”工作新要求,聚焦2019年“产业巩固提升年”,进一步明确“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长短结合、突出效益,龙头带动、订单生产,政策扶持、保险托底,三变促进、全链推动”的发展思路和“乡乡有带贫产业、行行有龙头企业、村村有合作组织、户户有发展依托、业业有农业保险”的目标要求,镇原县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强力牵引,全域全产业推广“331+”产业化扶贫模式,加快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在全县打造一批农村“三变”改革示范乡(镇)、示范村,进一步建立健全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机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产业兴旺基础牢。对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县域经济、产业转型、深化改革、民生改革、社会治理“六项重点工作”,聚力脱贫攻坚,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同力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突出圣农集团、中盛农牧、中天羊业、物宗园、天士力集团、天欣堂药业、广州立达尔、庆阳农兴盛、海升集团等多家龙头企业为引领,抓规模、抓市场、抓效益,全力培育壮大草畜、瓜菜、林果、中药材、万寿菊、小杂粮等特色富民产业。年内,通过全域全产业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县肉牛、肉羊、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6万头、105万只、23万头和3000万羽。认真总结推广平泉镇“三变+肉兔养殖”经验做法,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序推进肉兔产业发展,年内全县肉兔饲养量达到30万只。按照重点特色产业布局,用足用活“三变+”模式,积极创建“三变+示范片(带)+示范点+示范园”,加促中药材、万寿菊、瓜菜、林果、小杂粮等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年内,全县丹参、柴胡、黄芩、黄芪等中药材留存面积达10万亩以上,万寿菊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2.8万亩,栽植苹果3万亩,推广种植豆类、糜谷、胡麻、荞麦等绿色小杂粮20万亩。
二是主体带贫出成效。聚焦“合作社规范提升年”,按照“扶贫抓产业、产业抓合作社、合作社抓‘331+’”的思路,全面推广“五种模式”(村社合一、企业带办、单位帮办、能人领办、农户联办),配强配优辅导员队伍,加大合作社建办力度,年内新建湖羊“331+”合作社100个,规范提升120个,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0个以上,年内全县215个行政村均实现1个“331+”合作社全覆盖,实现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家龙头企业带动、每个龙头企业带动5家以上“331+”合作社、联系30户以上贫困户,贫困户入股分红达10%以上。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退出的68个贫困村,村集体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三是风险防控强保障。对投入带贫主体的入股资金,由所有联乡县级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长、包村专干和贫困户代表组成资金管理小组,参与监督管理或入股经营,并终身负责,将贫困户和各级帮扶力量联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共同体。持续实施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落实产业保险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三个全覆盖”,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