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创造良好的营商发展环境 助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
去年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大力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鼓舞了许许多多民营企业家的发展决心。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记者就如何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话题,采访了人大代表、镇原县长侯志强。
"近年来,镇原县大力招商引资,促进了民营经济快速崛起和发展。通过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了23家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对县上经济贡献的份额占到了全县经济总量的40%以上。”侯志强介绍,之所以很多企业愿意到镇原投资,就是因为镇原县树立了“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的招商理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级部门都将招商引资作为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助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引擎工程来抓。“无论是走出去招商,还是吸引企业家到当地发展,我们都会亲自洽谈、亲自解决招商引商环节上的问题,做到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让部门多跑路、多协调,在各种手续的办结过程中做到政府大厅‘一条龙’服务。也正因为这样,许多大型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都选择到镇原发展。”
就如何助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侯志强认为,在思想观念上,地方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只有借助外力才能发展得更快,只有依靠大批的企业家到当地投资,当地的经济总量才能上去,经济发展才能更加地优化和趋于合理;在具体行动上多为企业着想、多为企业办实事,多为人民谋福祉,全县上下联动形成共识:只有企业发展好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县区整体经济才能发展上去。
“通过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已有两家上市公司在镇原县投资发展,而且在外发展的众多镇原籍知名企业家也纷纷回家乡投资,让全县人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侯志强说。因为青年劳力外出务工的原因,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村家庭留守老人和儿童无人照顾、无人看管的问题。对此,侯志强认为,只有把握好产业转移的东风,营造好良好有序的营商环境,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请”到当地发展,才能让当地的劳力不用走出去谋发展,实现家门口就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民生政绩是潜在成绩,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领导干部在基础工程、造福长远的工程上多下功夫,才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才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发展人才前来兴业、投资、置家。”侯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