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18年,宁县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继续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增收产业来抓,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通过县乡齐抓共管,以牛蒡子、柴胡、丹参、香紫等四大药材为主导品种,种植60599亩,农民增收1.6亿元,药材种植户人均收入316元。工作亮点主要有:一是示范点建设上台阶。2018年全县主要抓了新庄镇坳王等15个示范点,其中千亩示范点3个,标准化示范点7个,示范点面积8000多亩。通过抓点示范带动了产业发展。二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有突破。在瓦斜原沟、盘克咀头、新庄坳王与合作社协作建办3处中药材新品种试验点,引进新技术5项,新品种15个,其中新庄镇坳王试验示范点同市经作站合作建办,引进品种试验16个,新技术5项。市县多次观摩,受到好评,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为全县筛选出了中药材优质高产品种。三是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2018年结合精准扶贫在全县17个乡镇举办中药材劳动力技能培训班22期1877人;在中药材项目实施单位(合作社)培训21次,培训1600人/次;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50人。通过广泛的中药材技能技术培训,使群众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四是奖补资金核定及时。开展中药材种植奖补资金兑现核定,激励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经核查全县贫困户落实中药材产业共计1076户5991.97亩,兑付中药材奖补资金468.51万元。五是项目工作收效较好。利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项目,在7个合作社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2500多亩,调动了周边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陇东报、庆阳农牧、市县电视台对中药材种植示范点进行了多次报道,提高了我县中药材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