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庆阳市以农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 作者:范宏伟 发布时间:2025-11-19 17:25:00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庆阳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农区发展,聚焦“富民强村、和谐善治”目标,持续抓实产业增收、数字赋能和机制创新,加力破解联农带农、服务便民、乡村治理等制约瓶颈,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量质齐升。2025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140亿元、15336元,分别增长6.5%、8%。

“党建+特色产业”做强富民引擎。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坚持“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西峰区司官寨村党总支筹资1700万元建成食用菌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等形式带农发展,预计年产值达到3600万元。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培育市级标准化党支部310个,通过党组织链接政策、人才、技术资源,做大产业规模、育强产品品牌,推动特色产业年均贡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000元。华池县恒烽中药材公司负责人、中共党员姚文智带动全县种植中药材20.2万亩、实现产值8.48亿元,带领数千名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以“跨村联建”实现抱团发展。突出地域相邻、产业聚集、强弱联合,组建联村党组织32个,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2.5%。西峰区构建联合党组织帮带薄弱村74个、环县曲子镇西沟村党委帮带薄弱村10个组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宁县南义乡焦台村、寨河村成立联合党总支发展瓜菜产业,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党建+数字赋能”创优强村载体。治理手段数字化。统筹推进5G、物联网等新基建全覆盖,搭建集党务、村务、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实现组织活动在线管理、惠民政策精准推送。全市126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体系,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纠纷调处就地化。持续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行动,大力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累计组建“创稳小院”“阳光调解室”“小田说事室”等群众组织32个,化解矛盾纠纷400多起。华池县南梁镇推行“四治五共”模式,通过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与智治并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98%以上。移风易俗常态化。出台《庆阳市实施“八项行动”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若干措施》,以县为单位制定发布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全市农区彩礼平均下降2—5万元。加大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整治力度,强化教育引导作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党建+便民服务”激活内生动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5155”乡村建设行动、“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和农村“八改”工程,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12条220公里,实施农村危房及抗震改造573户,改建农电线路1894公里,建设电信基站61座,新增天然气用户1.34万户,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3.92%、公路列养率100%、供电可靠率99.78%。服务网络更趋便捷。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推动社保、医疗、民政等48项高频事项实现“一站式”服务。投入500万元改造47个“危旧狭小”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一室多用、设施共享。组织有服务能力的党员实现政策宣讲、医保代缴、关爱照护等上门服务常态化。帮办实事更显成效。坚持“党建+志愿服务”“党建+结对关爱”,引导党员志愿者在解难济困、专业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让党的温暖深入千家万户。正宁县“新三农”专业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解民忧;镇原县引导特困群众到合作社学习刺绣助增收;2025年秋收期间市县(区)党员干部积极应对阴雨天气不利影响,主动下沉帮助群众采收苹果、玉米、小杂粮等农作物,为助农保收贡献了应有力量。

“党建+人才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头雁”队伍领航带民。充分发挥村干部、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等引领发展作用,通过选派年轻干部、公开选聘等方式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全市1233个村至少配备1名大学生村干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巩固提升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成果,培养农村实用人才6725人,实现直播带货销售额9.3亿元;选派科技特派员582人、农技人员1126人,下沉一线解决基层技术难题。数字人才拓路富民。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千百万工程,探索培育“数字书记”“电商党员能手”,通过远程教育、技能培训提升党员群众数字素养。先后举办培训班24期,线上线下培训“新农人”超过1.5万人,孵化直播团队248个;建成特色村32个,培养粉丝千人以上直播账号1316个,培育带动型农户5000多户。环县成立电商行业党委,举办党员主播“网红助农”、电商人才孵化、政策宣讲在线PK等活动2500多场(次)。驻村干部纾难暖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1742人,开展专项培训2182人(次)。2025年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落实帮扶资金3807万元,聚焦监测帮扶、产业培育、乡村建设、矛盾化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重点任务精准发力,农民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