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多维发力整治撂荒地,为粮食安全筑起“防护墙”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与高效利用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今年以来,庆城县深刻把握国家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核心要求,将撂荒地整治工作置于农业发展优先位置,以“精准化、多元化、长效化”为导向,通过排查、政策、产业三措并举,让“沉睡”的撂荒地重焕生机,为筑牢全县粮食生产安全根基注入强劲动力。
充分借力数字化技术,以“陇上国土云”平台下发的撂荒地疑似图斑为基础,构建起“县统筹、乡落实、村执行” 的三级排查体系。各级作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逐村逐户、逐地块开展实地核查,精准记录撂荒地位置、面积、撂荒原因、土壤条件等关键信息,同步建立《庆城县撂荒地摸排整治工作台账》,实现了“一地一档、动态更新”。
为避免“排查一阵风、整治走过场”,庆城县撂荒地排查整治实行“整治—上报—核实—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每完成一块撂荒地的整治,乡镇立即上报成果,县级部门组织专人现场复核,确认符合耕种条件后再从台账中销号。充分保障了撂荒地排查无遗漏、整治有实效,让每一块撂荒地都“有人管、有人治”。
庆城县通过“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政策组合拳,充分调动农民复耕复种积极性。在正向激励方面,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将补贴精准发放到拥有耕地承包权且实际耕种的农民手中,让种地农民“得实惠”;在反向约束方面,明确对长期撂荒的耕地停发补贴,倒逼耕地承包权人履行耕种义务,从源头上减少撂荒行为。
同时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列为监督重点。纪检、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开展专项督查,对整治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监管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对违规占用耕地、擅自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依法查处,以严明的纪律为撂荒地整治工作保驾护航。
“整治不是目的,让土地产生效益才是关键。”为扎实推动全县撂荒地整治落地见效,庆城县摒弃“一刀切”的整治思路,根据撂荒地的土壤肥力、地理位置、灌溉条件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复耕方案,坚持 “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对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块,优先恢复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保障粮食播种面积;对于山地、坡地等不适宜大规模种粮的地块,引导发展中药材、油料作物等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为破解“农户零散耕种效率低、无力复耕”的难题,庆城县积极推广“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全程托管”,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撂荒地整改模式。以专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为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撂荒地规模化经营;对因劳动力不足无法耕种的农户,由合作社提供代耕代种服务;同时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合作社负责生产管理,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形成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产业链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让撂荒地成为“致富田”。
下一步,庆城县将持续巩固现有整治成果,重点探索建立“动态监管+网格巡查”长效机制,依托“陇上国土云”平台实时更新数据,定期开展巡查,对新增撂荒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切实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到实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庆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