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一约四会”破陋习 文明新风润民心
位于镇原县城“北大门”的临泾镇席沟圈村,不但是交通便利的省道交汇处,还是名声在外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省级文明村”。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通过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大力整治高额彩礼等婚嫁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面对曾经令人咋舌的高额彩礼,席沟圈村坚持“破立并举”。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王符文化等名片效应,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依托法治文化广场、“读者”文化驿站等载体,持续开展“让婚姻始于‘爱’· 让彩礼始于‘礼’”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剖析高额彩礼危害,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抵制,以优良党风带动淳朴民风。
席沟圈村成立了由老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乡贤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四会”章程,明确提出了彩礼、婚丧宴席等具体标准。理事会并非虚设,而是全程监督婚嫁事宜,从订婚到婚礼提供指导,对超标家庭进行劝说,并对高额彩礼苗头及时干预。同时,完善了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村“两委”干部跟进监督,规范婚恋中介,并通过“红黑榜”“道德榜”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
同时,村“两委”立足资源禀赋,构建“传统种养+特色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发展种养业增加群众收入,新建智慧汽车服务站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进嵩豪制衣厂促进就近就业,发展刺绣、剪纸等非遗传承帮助留守妇女增收。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为摒弃“彩礼攀比”、转变旧有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富起来”与“文明起来”同步推进。
通过村里的持续引导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传统的婚嫁观念在席沟圈村渐渐改变。朱智才家在儿子的婚事中,经过坦诚沟通,双方家庭相互理解,最终实现了彩礼负担的大幅降低;路爱明家嫁女时,女方家庭主动退还部分礼金,体现了互谅互让的新风气;白如冰家嫁女时,不仅退还了大部分彩礼,还准备了丰厚的陪嫁,使实际彩礼金额显著减少,成为践行"低彩礼"的典范。
如今,“低彩礼”甚至“零彩礼”的观念正在席沟圈村悄然成风,简约文明的婚俗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村民们正逐渐从旧式婚嫁的“面子”束缚中解脱出来,更加追求婚姻的本质和家庭的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