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镇原县:“民族团结+”赋能基层治理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镇原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9-03 11:12:49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镇原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以三岔镇、孟坝镇、庙渠镇为示范,探索出一条以民族团结促进高效治理、以治理效能赋能乡村振兴的崭新路径,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凝聚共识、携手前行。

2c43434fcfc32145d6e6d03691220ea4.jpg

作为全县少数民族聚居人口最多的乡镇,三岔镇以“多元融合”破题,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基层治理中生根结果。“红石榴工作站”经过规范升级,现已成为集政策宣讲、纠纷调解、难题共商、民情收集于一体的“同心阵地”。72名党员干部、统战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嵌入治理网格,化身为连接各族群众的“连心桥”。他们时常带着“敲门问需”的温度走进农家院落,怀着“田间议事”的诚意蹲在田埂地头,把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送到群众身边;通过“群众点单—网格员派单—部门接单”的工作机制,解决医疗义诊、技能培训等民生需求130多项,化解矛盾纠纷80多起,推动村组治理、街区改造、道路维修等实事落地50余件,让“群众利益无小事”从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在一桩桩实事中持续升温。

产业是共富的根基,更是团结的“黏合剂”。在三岔镇高湾村,220亩色素辣椒和中药材基地、59座蔬菜大棚带动群众抱团发展;石咀村、大塬村的木耳基地让村民同时收获“租金”与“薪金”;焕发新生的“三岔黄酒”品牌,则让各族群众在产业链上共享红利。

文化认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最深沉的动力。以红军长征三岔纪念园为核心,三岔镇组建“红色文化传承联盟”,打造长征精神廊道、“同心桥”等景观,35幅融合红色与民族元素的手绘墙绘点缀村庄。省民族歌舞团惠民演出、“石榴杯”篮球赛等32场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深化认同,凝聚起振兴乡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cb825b2e9f3cc4e84a9adfd80b81f093.jpg

孟坝镇的治理实践,充满了枝叶关情的民生温度。该镇以普法宣传、民情征集、矛盾化解等“六大行动”为抓手,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末梢。

村文化广场的“人大法治文化长廊”成为最接地气的“活课堂”,法律以通俗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而王湾村的“树下说事点”、峁合村的“板凳会”、孟坝村的“同心亭”,这些散落各处的“议事角”,构成了民意流转的“直通车”。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共话振兴点子,掏心窝子的话越聊越热乎。

依托这些平台,孟坝镇累计收集办理意见建议400多条。从修路治环境到育产业、调纠纷,每一个呼声都被认真倾听、妥善回应,转化为看得见的治理“回声”。群众在参与中真切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主人翁地位,基层治理也因此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磁场”。

走进庙渠镇慕塬村,“慕塬人家”白墙红瓦,清新雅致,传统聚落风貌提升工程让老村焕新颜,特色微景观串联起乡愁与现代气息。更关键的是,该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三个示范点协同发力,将“二十字方针”从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田间地头产业兴旺,房前屋后环境优美,邻里之间文明新风荡漾,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为全镇乃至全县竖起了可学可鉴的“样板村”。

ee741508693304c2f8a07dc4edadfd94.jpg

从三岔镇的“多元共富”,到孟坝镇的“民心治理”,再到庙渠镇的“示范引领”,镇原县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基层治理的“根”与“魂”。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族群众心相连、劲相融,正以团结奋斗之笔,共同绘就产业兴、环境美、百姓富、民族亲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