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农特产品精深加工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今年以来,镇原县依托本地资源禀赋,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和全链条开发,让农特产品加工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甘肃聚广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万吨果蔬加工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清理、分拣平菇,一筐筐新鲜香菇经前期处理后,被送入自动化冷冻冻干生产线,数小时后,冻干平菇便可下线。据该公司普工朱永选介绍,不同果蔬的加工时间各有差异,平菇从进料到包装需25-26小时,苹果约48小时,草莓则需35-36小时。
作为镇原县招商引进的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企业,甘肃聚广利以“五个统一”(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模式为纽带,将农户深度嵌入产业发展链条,让农民实现“多路进财”——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订单种植收益金、入股分红金多渠道增收。
为提升蔬菜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该公司在镇原县金龙工业园区投资建设了万吨果蔬加工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建成蔬菜冻干、烘干、打酱、冷冻预制等5条生产线,可生产辣椒系列及各类冻干蔬菜水果产品,让新鲜果蔬摇身一变成为订单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商超及餐饮企业。2024年,企业完成蔬菜种植3.7万亩,加工生产蔬菜水果产品3.2万吨,预估产值达1亿元。
“冻干工艺在食品加工领域处于较高水平,能最大限度保存产品营养价值。”公司董事长赵清表示,目前冻干蔬菜水果既作为休闲食品和高品质蔬菜销售,水果类产品进入各大商超,涵盖电商及客户定制渠道,冻干香菜、香葱还为国外客户定制生产。
自2022年落地镇原县以来,甘肃聚广利已累计投资1.2亿余元,建成“智能育苗、品种培育、集约种植、订单生产、精深加工”五大板块,不仅带动了全县蔬菜种植业蓬勃发展,也拉动了本地苹果、黄花菜等农特产品的销售。通过“种植+加工”一体化模式,田间地头的“初级产品”转化为货架上的“精致商品”,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据了解,该企业每年能带动500至800人就近务工,年提供劳务费用约2000万元。在其带动下,镇原县农户通过订单种植蔬菜预计年增收逾1.2亿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0万元。
镇原县将招商引资作为破解发展瓶颈、激活经济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外出招商、简化项目落地等举措,大力开展“筑巢引凤”行动。赵清对此深有感触:“从项目选址、落地到手续办理及投产运营,政府相关部门都提供‘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土地流转、水电网等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李云飞介绍,今年以来,镇原县委、县政府抢抓省级开发区获批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招商引资,圣农熟食和聚广利智慧工厂项目全面开工,陇东包装和杉城木制品企业实现资产盘活,新兴产业孵化基地2期标准化厂房启动建设。1至5月,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69亿元,同比增长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