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筑巢引凤 激活“园区经济”新动能
仲夏时节,走进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与生产车间的忙碌景象交相辉映。这个刚刚获批省级开发区的产业高地,正以"满弓"姿态开启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征程,推动要素、项目、产业向园区集聚。今年以来,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达8.69亿元,同比增长11.4%。
在集中区的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惠生药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调试崭新的中药材加工设备。"连员工宿舍都给我们准备好了。"公司生产部经理宋振伟说,中外合资企业看中的,正是镇原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集中区的"保姆式"服务。
甘肃惠生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8月,位于金龙工业集中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是一家专注于甘草、柴胡、丹参、牛蒡子、大黄等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中药材中间体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已吸纳26名工人就业。
“我们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是加工甘草原料2000吨,出成品1150吨。计划7月份开始正式投产。下一步计划再租些山台地,种植一些甘草,建成自己的原料基地。镇原县也是中药材种植大县,我们还计划新建一条地道药材生产线。”宋振伟信心满满。
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李云飞介绍:“按照‘政府+市场’共治的要求,我们持续升级‘管委会+运营公司+企业’模式,在创业孵化基地设立服务窗口,不断完善孵化中心、人才公寓和车间等配套设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帮办、代办服务。”
像这样的"拎包入驻"故事正在集中区不断上演。目前集中区两大孵化基地9间标准化厂房全部"名花有主",8户企业带着200多名员工安家落户。企业从注册登记到投产运营全程享受"一条龙"代办服务。
在数字就业中心的开放式办公区,近百名年轻人在电脑前处理着电商平台的客户咨询。"这份工作让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一名年轻人边说边快速回复着屏幕上的客户问题。这个去年9月才投入运营的"数字工厂",已带动150名本地大学生就业,年底还将扩招至200人规模,主要吸纳大学生就业,为镇原学子创造返乡就业的条件。
"我们不仅要让企业'来得了',更要让企业'长得好'。"李云飞表示,集中区正在实施"四个一批"企业培育计划和“五大服务”长效机制落实,通过精准招商补链、技术改造强链、配套服务稳链培育龙头企业。随着3.09平方公里的规划蓝图逐步落地,这个年轻的省级开发区正成为陇东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据悉,目前集中区规划总面积3.09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面积1.51平方公里,入驻各类企业44户,其中工业企业26户,商贸服务类企业1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