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日灼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当前,西峰区塑料大棚辣椒已进入结果期,受春、夏持续干旱天气影响,高温、干热、强光照射导致辣椒果实急剧失水,日灼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辣椒的品质和产量。
一、病害症状
辣椒日灼病属于生理性病害,主要是辣椒果实长时间被强光直射灼伤所致。果实发生日灼后,受害的果实先会出现直径2-3厘米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退绿病斑,后期病斑的颜色会变为黄白色或白色,并且病斑会不断扩大蔓延;随着病情的发展,果实的果肉会不断脱水变薄,最终病斑形成略凹陷且近似透明状的薄膜状,病斑干燥时容易破裂,湿度较大时会受其他病菌侵害而长出黑色或粉色霉层,并造成果实软化腐烂。
二、发生因素
1、高温和强光照射。资料显示辣椒结果期连续4天气温>35℃且夜温>20℃时日灼病发病率最高。近期我区持续干热天气,棚内最高气温基本都在30℃以上,尤其是中午12点至下午3点,棚内温度可达40℃以上,高温、强光更容易灼伤辣椒果实。
2、植株营养生长不良。辣椒植株长得弱,枝叶稀疏,不能给果实提供足够的营养和遮阴,果实裸露,抵抗日灼的能力弱。
3、土壤缺水。持续干旱条件下辣椒果实表皮细胞含水量低,高温和强光容易引起日灼病的发生。土壤缺钙、缺钾,果实表皮的结构和功能受影响,就更容易被日灼伤害。
三、防控技术
1、物理遮荫。使用遮光率30%-40%的黑色遮阳网,棚内温度达到35℃以上是,每天11:00-13:00覆盖遮阴,可使果面温度降低4-6℃,但切忌全天遮荫,或者向棚面泼洒泥水,降低透光率,可减轻强光对果面的灼伤。
2、改变灌溉方式。结果期是辣椒需水需肥最大时期,高温季节通风量大,水分散失快,要变滴管或者暗灌沟浇水为大沟浇水,早上或者傍晚大沟浇水能有效提高空气湿度,保持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平衡。
3、营养强化。坐果期每7天1次,叶面喷施喷0.3%-0.5%的氯化钙溶液;或者0.5%硝酸钙溶液,或者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果实表皮的韧性和耐光性,提高作物抗灼伤能力。果实膨大期追施钾钙比例3:1的专用肥,降低日灼斑扩展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