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推广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三瑞”苹果走向全国
近年以来,随着“三瑞”苹果(瑞雪、瑞阳、瑞香红)的品种优势逐渐凸显,庆城县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抓手,推动苹果产业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滴灌系统将水肥精准输送至果树根部,同时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以庆城县驿马镇“三瑞”苹果示范基地为例,水肥一体化技术使亩产值从传统红富士的1万元跃升至2万-2.5万元,带动全县苹果产值突破25亿元以上。庆城县借鉴这一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土壤墒情和气候特点,制定了“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全域覆盖”的推广路径,为“三瑞”苹果走向全国奠定技术基础。
多方联动构建推广体系。庆城县将水肥一体化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依托果园水肥一体化项目进行物资补贴(滴灌带补贴100%、每户补贴水肥灌1个、施肥泵1个),施肥管带所需的机械开沟,填埋工作费用由农户自筹,企业进行管道布设规划及管道连接技术指导。通过项目实施,驿马镇夏涝池、韦老庄、东滩3个行政村累计实时果园水肥一体化面积1071亩。经核算,该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果,亩均节约用水40.1%,节省灌水成本76.1元;亩均施肥量节约37.6%,节省用肥成本344.5元;亩均人工投入量节约人工74.6%,节省人工成本184元;实现亩均投入成本节约成本604.6元,总节约成本64.8万元。新技术实施后实现苹果亩均产量2088.9㎏,增产163.3㎏,产量提高7.8%;苹果商品率增加8.5个百分点;销售单价提高到6.1元/㎏,亩均销售总额10780元,亩均销售增额3892.7元,项目区的1071亩果园实现销售总额1154.6万元,增收36.1%,经济效益显著,并整合农业、水利、科技等部门资源,形成“财政+农户+企业”的多元投入机制。
示范基地与合作社带动。白马铺镇、玄马镇等核心产区建设3个高标准示范区,配备智能灌溉系统打造“可复制”的技术模板。同时,依托35家果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农户”托管模式,降低散户技术应用门槛。专家团队技术培训 “田间课堂”20余场,培训果农7000人次,重点讲解设备操作、施肥配比和病害防治。精准管理提升产业效能。系统化设计根据果园地形和土壤质地,采用滴灌、微喷灌等模式,搭配变频水泵、智能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分区精准灌溉。科学配肥与动态调控。推广高水溶性肥料,结合土壤检测数据动态调整氮磷钾比例。萌芽期以高氮肥促新梢生长,膨果期增施钾肥提升糖度,采收后补充有机肥改良土壤。智能监测与数据驱动。根据土壤含水量、气象信息等设备,实时监测墒情指导精准灌溉。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历年产量与施肥量关系,优化灌溉计划,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40%以上。
多维扩大技术影响力与品牌营销。2024年全国苹果年会,通过实时直播平台、新闻媒体等主流媒体报道庆城“三瑞”苹果案例,突出水肥一体化对品质的提升作用。联合电商平台推出“智慧果园”溯源直播,展示精准灌溉场景,强化消费者信任。观摩交流与现场培训。每年举办“高素质农民苹果技术培训班”,邀请西农院校团队支持,每期培训农民专业技术员100人次,提高我县苹果种植水平,接待延安、咸阳、平凉、天水观摩组5次,通过交流相互提升技术水平。
下一步,庆城县将进一步纵深推进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推广太阳能智能灌溉系统,力争将设备投入降低30%。联合肥料企业开发定制化缓释肥,延长肥效周期。建设果汁加工、冷链物流配套项目,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推行“果园生草+水肥一体化”模式,种植三叶草、黑麦草涵养水土,建立土壤健康数据库,动态评估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确保产业绿色转型。庆城县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性推广,不仅实现了“三瑞”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双重突破,更是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生态优先、产销协同”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为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升级提供了“庆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