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无声”防疫 护航有功 ——庆阳市现代化动物防疫之路

来源:市畜牧兽医总站 作者:石富刚 发布时间:2025-05-26 09:21:17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庆阳市按照“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将动物防疫作为守护公共卫生安全、赋能“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以体系建设为根基筑牢防线,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科技赋能、多元协同”的动物防疫之路。

夯基固本  构建动物防疫新体系

坚持“三级齐抓共管”,形成“贯通式”责任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基层动物防疫体制改革,市、县区合理设置兽医行政管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三支机构,明确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动物防疫职责定位,按行政村配齐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坚持“多点同测并防”,形成“全覆盖”防疫体系。近年来,市、县区财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着力夯实包括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检疫监督、冷链运输、应急储备、防疫设施保障在内的现代动物防疫基础,建成市级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1个、二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BSL-2)8个、冷藏冷冻库18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6个、村级兽医室1261个,配备疫苗冷藏车、采样检测车18辆,打造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物防疫体系,全面夯实动物防疫根基。

多措并举  开创动物防疫工作新局面

推进“分治合防”,织密动物防疫防护网。按照分区域、分阶段、分畜种的策略,统筹开展重大疫病、人畜共患病、地方常见病防控,做到免疫接种“全覆盖”、消毒灭源“零死角”、监测净化“全维度”。全市防疫经费投入,每年保持在2000万元以上,采样检测100万份以上,重大疫病群体免疫率、抗体合格率等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近五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反弹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成功创建国家级无疫小区3家、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5家。

推进“分节闭环”,拧紧动物检疫安全阀。实施检疫监督“强基固本、提质增效”行动,推行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落实动物出栏、运输、落地全过程闭环监管。强化畜禽屠宰管理,做到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协同推进,确保上市畜禽产品全程安全可追溯。庆阳正大公司率先通过《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省级达标验收。

推进“分赛众培”,打造人才培育新高地。坚持人才为要,强化动物防疫人才储备。联合市总工会等多部门,将全市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科目纳入市级1类技能竞赛,常态化开展疫病诊断、疫情防控、检疫监督、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等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在全省职业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

创新突破  激活产业提质增效新动能

坚持“放活机制育主体”,推进动物防疫服务社会化。按照“政府扶持、自主经营、有偿服务、滚动发展 ”的思路,扶持壮大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主体6家,探索出“以乡镇为单位购买防疫服务”模式,“全县域购买防疫服务”模式、“特色产业防疫服务”模式和“诊疗主体防疫服务”模式,合理配置防疫资源,做到政府与市场主体分工协作、互补互通,构建起更加高效、专业、务实的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坚持“专班防疫落政策”,推进先打后补落实规范化。市、县区兽医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强化政策宣传培训,并通过拓宽疫苗采购渠道、加强免疫技术指导、优化抗体检测方案、加快补助拨付进度,让养殖场在完成强制免疫过程中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全市实施“先打后补”养殖企业超过70家,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18.25万元。

坚持“数智赋能提效能”,推进动物防疫管理高效化。以庆阳市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为契机,引进智慧牧场管理平台,在锦恒佳牧、奥群、庆环等企业试点,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时为规模养殖企业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做到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饲养管理。试运行庆阳市动物防疫数智化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强制免疫、检疫监督、生物安全等措施落实,并为养殖主体提供在线问诊、技术咨询、保险信贷、投入品供销和产品交易等服务,做到降本增效,有效提升了畜牧兽医管理效能,切实筑牢动物疫病防控屏障,实现从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确保畜产品供应安全、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