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庆阳市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范宏伟 发布时间:2025-05-20 11:46:22 浏览次数: 【字体:

 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深度融合现代科技与农业生产,正引领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近年来,庆阳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创新实践“三元双向”循环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升级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新品种新技术迭代升级。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高产稳产的核心,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庆阳围绕种业振兴战略,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粮食作物方面,全市年均引进粮油新品种超100个,审定冬小麦、玉米、大豆新品种12个,建成18处种子繁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畜禽种业方面,引进天津奥群牧业建成现代化"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园,甘肃庆环制种公司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展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研究,成功培育“奥白肉羊”“中环肉羊”等新品种。食用菌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本土企业自主培育的香菇新品种填补了区域菌种研发空白。同时,加大关键适用技术普及推广力度,强化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示范推广了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核心的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多元化复种技术,高接换优、间伐改造、水肥一体化和矮化密植栽培等苹果生产技术,黑木耳菌棒吊袋栽培技术和双孢菇工厂化全产业链菌业生产模式,优化完善了“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新装备新机具提升效能。抢抓“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城市建设机遇,大力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通过农业装备升级和耕地改造,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围绕智慧种植,建成了一大批智能日光温室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实时掌控温室大棚内作物的生长情况,远程控制水肥、温湿度。在海越、居立等苹果栽植基地配套建设20多处果园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实现了定时灌溉、远程指挥、自动操作。围绕智慧畜牧,建成肉羊、肉牛、生猪、肉鸡产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畜禽生产的实时监控、指导和调度,不断提升现代畜牧业科技水平。围绕智能装备,加强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和“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开发,推广“北斗+农机”应用,引进推广大马力拖拉机、耕整地机械、覆膜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适用农机具10大类19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2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9%,农机装备现代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新农人新服务激发活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庆阳市突出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两类对象,通过引、育、用、管相结合,大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人才,着力补齐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一方面,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百千万”计划、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紧紧围绕“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主导产业,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1万人、合作社理事长4380人,让更多的“老把式”变成了“新农人”,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与带动增收能力。另一方面,实施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农业科技人员,通过下派蹲点、兼职创新、离岗创业等方式,下沉基层一线开展指导服务;分县(区)分产业组建12支农业科技服务队巡回培训,强化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培养食用菌、苹果等重点产业技术人员16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