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农业“科技范”+ 工业“创新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日,走进镇原县新集镇千亩现代设施蔬菜基地,菜农们忙碌的身影与智能温室的科技感交相辉映,勾勒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图景。
今年以来,镇原县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为引领,深化产业融合,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工业转型升级,以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从智能温室的“科技范”到工业园区的“创新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新集镇聚广利千亩现代设施蔬菜基地,2栋玻璃数字连栋温室和73栋塑料数字连栋温室鳞次栉比,数字化育苗中心、新品种培育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该基地由甘肃聚广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通过“智能化育苗、新品种培育、集约化种植、订单式生产、精深化加工”五大板块协同发力,形成“产加销”全链条体系。基地负责人王忠民介绍:“我们采用手机数控技术管理水肥,试验推广80余个新品种,今年育苗供苗1.3亿株,带动全县订单种植辣椒3万亩,4000株蓝莓预计收益达百万元。”
新集镇党委书记张永璞表示,全镇以龙头企业为引擎,构建“一轴支撑、两点联动、多元推进、全域起势”的产业格局。目前,首茬贝贝南瓜、彩椒等作物已实现收益50万元,色素辣椒苗、蓝莓等特色种植规模持续扩大。
据了解,镇原县全年粮食产量达35.7万吨,肉鸡年出栏量占全省75%,“瑞雪”“瑞阳”苹果在全国评选中斩获8金,16万吨产量助农增收。全县新建758座日光温室,改造389座冬暖式大棚,“三元双向”农业绿色循环体系日趋完善。
走进已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的金龙工业集中区,科技引擎的轰鸣声激荡着创新浪潮。这里不仅是全县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更成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园区以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突破口,建成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实现“七通一平”基础设施与5G网络全覆盖,吸引圣越农牧智慧工厂、金星啤酒智能生产线等22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落户。五凌电力新能源重卡项目率先突破关键技术,搭载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进入样车测试阶段;长庆油田30万千瓦“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加速建设,全县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9万千瓦;淮杨服饰建成西北首条智能柔性服装生产线,惠生中药材引进生物萃取技术实现药材高值化利用,这些项目生动诠释着镇原工业在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
同时,集中区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为支点,构建“绿色智造+循环经济”生态体系。通过智能分选、冻干锁鲜等技术升级,推动肉鸡、苹果、中药材等五大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让传统农业插上工业创新的翅膀。
镇原县坚持产业富民,通过“多干多补”机制激发主体活力。全县5.62万户农户享受“种养加销”全流程服务,3100万棒食用菌菌棒、1.01万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就业帮扶方面,输转劳动力11.32万人,创收13.49亿元,开发乡村公益岗位3094个,14家就业工厂吸纳2225人就业,发放补贴702万元,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