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 综合施策防控 全力以赴构建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新格局
今年以来,市农技中心坚持把小麦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和“一喷三防”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全面落实“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工作要求,紧盯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突出统防统治和技术指导,有力支撑了小麦稳产增产。
一、坚持高位部署推动,责任链条拧紧压实。小麦作为重要口粮作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形势,制定印发了《2025年稳定粮食生产行动重点任务清单》,为小麦生产划重点、定目标、提要求。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履行粮食生产主抓主管责任,提早谋划部署,压实生产责任,对全市小麦生产作出具体安排。市、县农技推广单位及时对标省、市要求,配套制定《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暨植保工作方案》《2025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方案》等技术性指导文件6份,对进一步做好小麦重大病虫防控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织密病虫监测网络,预警预报及时准确。依托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监测点建设项目,坚持数字化监测和大田普查相结合,推动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常态化、智能化、精准化。在全市7个县(区)布设自动化监测点35个,加快推进物联网远程监测预警系统优化升级,实现主要病虫情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在全市小麦主产区和主要病虫害高发区布设小麦病虫害监测点120个,组织农技人员周查周报、带药侦查、实时监测、持续追踪,累计发布病虫情报20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为及时精准开展病虫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健全统防统治体系,绿色防控精准有效。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村级植保机防服务队建设,以点带面推进阶段性代防代治向全流程托管服务转变。全市累计建成村级植保机防队1034个,2025年底可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加快完善社会化防治体系,认定市级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队4个,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能力全面提升。用足用好小麦“一喷三防”财政补助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以村级植保机防队和专业化防治组织为依托,紧盯小麦条锈病常发区域,及时采取预防性统防统治措施,有效遏制病虫害扩散蔓延势头,截至5月上旬,全市完成小麦病虫防治面积70.18万亩,占发生面积的76%。5月8日,全省小麦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四、拓展指导服务渠道,关键技术落实到田。坚持以示范带动扩面。创建冬小麦病虫绿色防控高产高效试验推广点12个5.8万亩,辐射带动“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落实落地。坚持以包片服务提质。紧盯冬小麦生长和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开展指导服务,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坚持以宣传培训增效。创新开设“禾下乘凉梦—专家带你来种田”农技宣传短视频栏目,积极开展“1+8+N”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等活动,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召开小麦“一喷三防”及重大病虫防控宣传培训活动11场次,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众近10000人次,群众对冬小麦病虫防治和“一喷三防”技术措施知晓率大幅提升,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五、强化项目过程管理,资金效益最大限度发挥。2025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市“一喷三防”专项补助资金900万元,覆盖面积180万亩。我们严格按照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工作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台账,严把重点关口,规范过程管理。严把农资采购关。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全面实行“阳光采购”,从严审查投标人资质证书和农药质量,从源头上保障“一喷三防”作业用药质量。严把资金使用关。强化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管,严格对照项目资金绩效目标使用资金,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督促检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严把物资发放关。持续加强物资发放全过程管理,做到发放有记录、追溯有依据,2025年全市“一喷三防”物资及时发放到位、措施落实到田。
目前,庆阳小麦逐渐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实施“一喷三防”和重大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市农技中心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为夏粮稳产增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