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从“羊倌”到“产业管家”,环县羊产业蹚出富民新路径

来源:环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环县农业农村局——都俊龙 发布时间:2025-04-09 08:52:16 浏览次数: 【字体:

春日的陇东大地乍暖还寒,环县车道镇刘渠村的产业指导员孙志林已跨上摩托车,药箱在车把上叮当作响。他要赶在午前为3公里外的养殖户送去羊只疫苗——这是当地千万“环州羊总管”日常工作的缩影。从散养户到产业工人,从土特产到金品牌,环县羊产业以“五级车间”为筋骨,以“七位一体”为血脉,在黄土高原上构建起全链条发展的产业生态,书写着“养一只羊、富一方人”的乡村振兴新篇。

科技赋能培训,让“土专家”变身“智管家”。传统养殖靠经验,现代牧业靠科技。孙志林的摩托车后座不仅载着防疫药品,更载着政府组织的专业培训成果:从疫病防控的精准注射手法,到饲料配比的科学公式,这些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的技术,让他管理的羊群成活率从70%提升至92%,自家30只基础母羊年出栏羔羊111只,年收入超过6万元。环县为每个村配备产业指导员,505名兽医工作者活跃在养殖一线,他们既是懂技术的“田秀才”,更是带富群众的“领头雁”。通过将科技资源转化为实用技能,环县让普通“羊倌”升级为会防疫、能经营、懂市场的产业人才,为羊产业装上了科技驱动的“加速器”。

链条升级突破,从“卖活羊”到“创品牌”。在毛井镇的草原牧场上,武怀政的“大件羊肉”餐馆飘出阵阵香气,游客们围坐品尝肥而不腻的羊肉盛宴。这个曾经的羊只贩运户敏锐捕捉到农文旅融合机遇,将环县羊肉从牧场直接端上餐桌,单店年增收2万多元。更广阔的变革发生在产业链上游:盛飞豪供应链管理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羊羔肉被精细切割成羊肉串、羊排等预制产品,通过冷链发往全国乃至海外,2024年“环县羊羔肉”入围全国农产品精品培育计划。从饲草种植到规模养殖,从屠宰加工到餐饮旅游,环县突破单一养殖模式,在“养加销旅”全链条上拓展就业新赛道,4000多名烹饪从业者、1500名羊肉销售商成为品牌建设的参与者,让“环州羊肉”香飘万里。

产业融合延链,让“家门口”成为“致富门”。在盛飞豪公司的生制车间,38岁的刘红梅熟练地将羊肉穿串、称重、包装,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这位曾经的外出务工者如今在家门口成为技术骨干,还带出了10多个徒弟。数据显示,“环州羊总管”劳务品牌带动3万人就业,其中1.2万人实现本地就业,年劳务收入达2.4亿元。环县的实践证明,特色产业集群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稳岗拓岗的“聚宝盆”。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延伸链条、群众参与其中,从养殖场的科技员到加工厂的包装工,从田间的产业指导员到餐馆的厨师,不同技能层次的劳动力都能在产业链上找到定位,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从陇东高原的“散养模式”到全国知名的“产业矩阵”,环县的探索揭示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共通逻辑:以科技赋能强基础,以链条延伸拓空间,以融合发展聚合力。当3万产业工人活跃在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当“环州羊总管”成为年产值6亿元的富民密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像浙江三门的冲锋衣、河北高阳的毛巾一样,专注一业、做精一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就能打开“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新局,让更多县域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蹄疾步稳、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