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华池县春耕备耕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 作者:华池县农业农村局 邓拓 发布时间:2025-03-18 14:57:17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年之季在于春,如何搞好春耕备耕,稳住农业基本盘,对全年稳产保供具有重要意义。惊蛰以来,华池县农业农村局抢先抓早,多措并举,从谋划布局、农资储备、技术服务等方面按下春耕备耕工作启动键,精心组织农技中心、蔬菜办、种子管理站、农机中心等相关技术单位,积极作为,确保春耕农资供应、农机具、资金等筹措到位。

一、春耕备耕现状

(一)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坚决抗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新一轮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对全年农业生产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确保工作责任传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位,2025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其中:玉米40万亩,小麦4.2万亩,豆类6.6万亩,马铃薯7.6万亩,其他6.6万亩;经济作物25.5万亩,其中:油料作物3.5万亩,瓜菜8万亩,中药材14万亩。

(二)加强调度农资储备供应。目前绝大部分农资储备基本充足,全县春耕生产共需投入化肥6.2058万吨、农药9吨、春播种子1.00295万吨、农膜0.422万吨,目前全县库存量分别为5.72万吨、7.75吨、0.91万吨和0.26万吨,共需投入有机肥9万吨,目前库存量8.2万吨。

(三)加强农资市场监督检查。开展对全区农资销售门店的执法大检查,坚决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维护种植户合法权益。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了全覆盖式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检查门店90余家,发放各类资料3000余份,确保全县农资质量和春耕生产安全。

(四)抓好技术指导强服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生产基地、经营主体进行对接,通过现场服务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同时要求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机合作社,指导农机大户搞好农机维修和维护,为春耕生产提供农机保障。目前已投入拖拉机0.29万台,犁0.18万台,旋耕机0.28万台,铺膜机0.047万台,播种机0.07万台,全县已检修农机具2500台套,做好了春耕备耕准备。

二、主要问题

(一)劳动力缺乏。由于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不少乡镇普遍缺乏劳动力,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主要是50后、60后,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没想过要种地。在调查中有90%的年轻人(2535岁)说没想过回来种地,有些家庭一年种地收入赶不上1人外出务工收入。也因此,当前华池县出现不同程度的田土撂荒。

(二)农业生产成本高。华池县属农业生产县,以玉米为主的春播粮食生产面积大,投入集中,近年来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群众和经营主体春耕生产资金筹措困难。如作为华池农业主导产业的全膜玉米,种植面积在15-20亩的农户较多,在春播期间,每亩捡拾地膜、旋耕、覆膜等机械费用合计约600元,以15亩种植户为例共需费用约9000元,短时间内生产投入加大,部分农户采购农用物资困难。

(三)农业装备差。华池县农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碎片化又不平整,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不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还有部分偏远乡镇交通不便,农业水利、电力、网络、道路特别是田间耕作便道和产业道的建设滞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弱,部分地方下雨就涝、天干就旱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另外,适用于山地的农业机械数量较少,农机农技融合程度不高。现有农业机械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如:玉米、大豆等机械化播种设备还未普及等。

(四)监管难度大。目前出现网络销售农资,对农业执法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近几年,网售农资的平台越来越多,在各大网络平台上都可随意购买到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虽然可以给农民带来便利,但网上销售的农资质量参差不齐,农户难以辨别真伪,一旦造成损失,给农户维权和农业农村部门执法监管带来极大挑战。

(五)农民素质不高。由于留守在家的绝大多数农民年龄高而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低,一是50%以上的农民还在沿用传统老办法种地,致使比较效益更低;二是70%左右的家庭有人外出务工找钱补贴家用,造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满足心态较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和创新;三是生产出的农产品卖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剧了农业农村产业空心化

三、对策建议

(一)补齐农业设施短板,加快农业设施标准化建设。一是因地制宜做好农田建设规划,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施好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生产机耕便道、农业综合开发以及中低产田坡改梯、薄变厚、零变整、小变大改造,为机械化耕种收奠定基础,从而降低劳动强度。二是兴修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平,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做好农村山坪塘整治和毁损水利设施的修复,确保水利设施能装水,能灌溉。三是设施标准化,大力推广宜机化生产便道、产业道设施标准化建设,以智慧农业为目标提升产业效益。

(二)激励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一是推进农村土地的规模流转。继续稳定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关系,消除农民在政策上的担忧,鼓励和引导土地规模流转。对于少数不愿意流转而导致不能成片流转的农户,可以考虑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将流转作为特殊情况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作适当调整,更好地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将撂荒土地集中向大户、专业能人流转,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路子。二是建立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进行流转。借鉴推广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行的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真正让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实现多种收入。

(三)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科学化。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实现科学化种地。二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技术人员的充实和培训力度,构建机构健全、上下协调、运转高效、管理规范、服务到位、推广有力的区、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及专家建立合作关系,推广农业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重点培养经营型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尤其是农机操作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着力培养种植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经纪人等主体,使每个受培训的农民能熟练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三是出台政策,发挥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鼓励区、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业生产专业化。引导农民、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这一问题。一是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探索建立不同生产领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对达到一定标准和规模的予以扶持,实行以奖代补。二是加快发展农民股份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组织,继续开展示范提升工程建设,在税收、信贷、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校及专家合作,培育一批产值高、品质优、品牌强、辐射广的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贷款担保、农业保险资助等服务,实现企业、农户双赢。四是要加大对农民返乡创业的支持,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资本、有技术、懂管理、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农民返乡自主创业。五是要扶持、培育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开展试点,支持多形式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实现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由单项服务向多项服务、系列服务发展,服务组织从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向全程化社会服务转变,服务组织的兼业化经营向专业化、职业化经营管理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转变,改变农村配套服务差、留不住人的状况。六是加强对妇女劳动力的培训,鼓励妇女系统学习农业知识,掌握科学种植技能,解决当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问题。

(五)加大对农补贴力度。目前农用生产资料受工业品原料涨价影响而成本上升,国家应采取稳价保粮措施,加大对农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