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金果果”点亮振兴路 苹果产业升级带农增收
“叮!微信到账60元。"近日,屯字镇白马村58岁的赵桂云站在一车苹果前,满脸笑容,举起手机给记者看,这位曾守着几亩薄田的庄稼把式,如今把分拣苹果的手艺练就得炉火纯青。"早上安顿好家里,晌午就来合作社分拣今天要售出的300筐苹果,干完活就结钱,一个小时就挣到全家两天的菜钱,比种麦子还攒劲!"
在她身旁,几十名妇女同样领到了这一朵朵“红包花”,她们喜笑颜开,纷纷感叹:村里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她们的生活。给她们发红包的,是镇原县甘旭果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朱维华,他经营着1236亩果园,占屯字原苹果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合作社吸纳社员1042名,坚持规范化建园,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申请注册了“甘旭”苹果品牌,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苹果A级标志”使用许可证书,获认“甘味”品牌,年苹果产量近2000吨,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等高端市场,带动周边560多名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就业,截至目前发放工资600多万元,吸纳113户农民入股年向群众分红6.78万元、向白马村集体分红5万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合作社。
同样,在平泉镇五指平园果业有限公司果园里,七八十名工人正在忙碌地进行着剪枝、涂药、清理树枝等春管工作;地头上,科技培训热火朝天,公司技术主管结合气候特点和苹果生长规律,重点围绕早春果园清园、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等方面进行着详细讲解培训,并现场示范了果树修剪、嫁接等技术要点。
五指平园果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采用欧洲脱毒自根砧 M9T337,以嘎啦、蜜脆、富士、秦脆等为主要栽植品种,致力于矮砧密植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实现苹果产业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目前盛果期果园面积6424.58亩,亩均产量可达2吨,幼果期果园面积1960.22亩,亩均产量可达0.5吨。
“开春以来,我们每天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七八十人,开展春管工作,目前8000多亩果园已经修剪管理完成6000多亩,为今年苹果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司带动周边1480人发展苹果产业,吸纳765人在果园务工。”公司副总经理贺攀虎说。
正在地里忙碌的务工妇女马雪琼对记者说:“我在这个果园已经务工5年时间了,年收入可以达到2万多,家照顾了,也可以赚钱补贴家用。”
近年来,镇原县高度重视苹果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升苹果品质和效益,助力乡村振兴,苹果产业已成为镇原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坚持保面积、提质效“两手发力”,实施优质苹果基地改造提升行动和优势品牌培育增效行动,按照“退一补一、退老补新”要求,依托太平居立、屯字甘旭等经营主体引领,推动苹果苗木繁育良种化、基地建设标准化、防灾减灾科技化、贮藏加工自动化、果品营销立体化发展,积极推广间伐降株、高接换优、水肥一体、轻简高效等生产技术和瑞阳、瑞雪、维纳斯黄金等新优品种。今年计划培育优质苹果脱毒苗木80万株以上,在屯字、太平、平泉、新城、中原等11个乡镇实施果园提质改造8000亩,新搭建防雹网1000亩,建成“两减一增”基地2万亩,苹果面积稳定在14万亩,产量可达到18万吨,商品果率可达到90%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镇原县冬季果园管理工作已落实清园14万亩,占100%;果园冬剪12万亩,占85%;开展冬春季实用技术培训4 场/次,累计培训果农380多人,发放苹果低效园改造提升技术手册、庆阳苹果栽培管理周年历等资料700余份;贮备防霜冻物资15000吨,为苹果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