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突出扩规延链提质 打造食用菌产业 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持续将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的关键纽带,精心谋划,全力抓促,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5年,全市将以接续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加快构建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循环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黄土高原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
一是突出扩规增量,因地制宜建立优势产区。重点在东部林缘区、中南部川水适宜区,科学布局规划,在巩固提升现有42个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导经营主体发展适销对路、市场前景好的香菇、木耳、羊肚菌等品种,实现主导品种规模化发展,建立香菇、木耳、平菇、羊肚菌优势生产区。2025年,全市力争生产菌棒4亿棒,食用菌鲜品产量达到8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以上。
二是突出龙头引领,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思路,紧盯菌种研发、菌棒生产、技术创新、精深加工等领域,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助力全产业链发展。每县(区)新招引龙头企业1—2个、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个以上、培育大户50个以上,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受益”运行机制,带动农户种菌养菇、增收致富。
三是突出体系构建,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发展。培育提升现有农业废弃物收储加工企业,促进本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粮食主产区和苹果优势区,招引一批废弃物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建办一批秸秆、枝条收储网点,实现菌棒本地消纳,降低农户生产成本。鼓励有机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畜禽粪污基料化转化利用。培育菌糠加工利用企业,促进菌糠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利用。202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果木枝条、畜禽粪污、菌糠菌渣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2%、65%、83.5%、95%以上。
四是突出利益联结,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围绕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和产业富民效应,大力推广“企业借棒、农户还菇”“企业统一建棚、农户返租经营”“企业统一供棒、订单保价收菇、农户建棚养菌”等多种经营模式,引导农户通过承包经营、建棚养菌、借棒养菇等方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千家万户种菌养菇的良好态势。
五是突出要素支撑,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食用菌产业纳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重要环节,在基地建设、菌种研发、产品加工、设备更新、冷链物流等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扶持,落实产业帮扶和贷款贴息等政策,增加农业保险地方品种,降低食用菌生产风险。加强食用菌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强化现有人才培训提升,落实“下派服务、兼职创新、离岗创业、巡回指导”关键举措,提升咨询服务、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水平,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六是突出品牌培育,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效益。鼓励企业统一商标、品牌,着力打造庆阳香菇、庆阳木耳、庆阳羊肚菌等区域公用品牌,支持龙头企业以香菇、木耳为主打品牌争创“甘味”食用菌品牌,鼓励培育企业品牌,加大“三品一标”认证,进一步提高我市食用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研究制定食用菌地方技术标准,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配套建设食用菌冷藏保鲜设施,加快推动冷链物流配套,最大程度提高贮藏保鲜能力,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