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庆城县: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内生动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来源:庆城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田佳荣 发布时间:2025-01-02 14:58:5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庆城县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决策部署,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通过出台扶持文件、谋划路径发展、提升内生动力等手段,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扎实推动全县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2018年至今,全县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

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探索发展路径。为确保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专题调研,制定了《庆城县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方案》,推行了企业帮扶、项目扶持、抱团发展、自主经营等九条发展路径。整合各级各类政策资源,出台了《县直部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措施》,17个县直部门在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税费减免、水电设施、道路建设等方面制定扶持措施41项,全力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各行政村立足本村发展实际及产业优势,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落实领导联系制度,齐抓共管建强发展。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点制度,将经济基础薄弱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后进村”作为重点村进行人财物方面的扶持,加强指导,示范带动。继续深化结对共建活动,乡镇班子成员每人确定1个村作为联系点。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扶持、多元发展”的思路,以实现“农村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通过强化组织推动、多措并举联动、政策资金驱动、政府扶持引导,规范财务管理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县直部门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帮扶重点,从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增强全县153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借助新兴业态实现增收。全县确定12个村为试点村,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一是在菌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强龙头、扩规模、创品牌、带菇农”的思路,突出循环、效益“两个关键”,孕育出来了甘肃鹏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品牌效益持续提升,以“小香菇”激活了“大产业”。二是开发旅游项目,白马铺镇王畔村依托农业基地与文化资源,探索开发乡村旅游+购物模式,建设农家乐、民宿集群,提供乡村美食与住宿体验。打造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水果采摘等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举办“我为果农卖苹果”展销定购主题活动,当日现场定购1.2万吨,签单794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我县苹果产业链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三是挖掘文化资源,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赤城镇通过开展“苹果红了”果树下文艺雅集活动,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打造乡村文化体验与苹果采摘销售为一体的模式吸引游客帮助村集体和农村增收,为全县村集体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规范“三资”管理。在村集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强对发展中形成的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针对村集体经济不断增长壮大的现状,立足县情制定印发了《庆城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示范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庆城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庆城县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加强全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提供了精准的政策理论支持。对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有关要求,大力推行财务公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建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各行政村采取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利用村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微信等形式主动公开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结合“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整治行动,围绕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债权债务管控、工程项目管理、集体经济审计等环节开展问题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