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畜间包虫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庆阳市按照全省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和牛羊包虫病防控指导意见,严格落实屠宰检疫、犬只管理、强制免疫、流调监测等综合防控措施,畜间包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十四五”期间包虫病防控效果评估结果显示,我市4县区达到犬感染和家畜患病消除县标准,其他县区达到阻断县和控制县标准,有力保障了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源头防控,切断传播链条。持续推进牲畜定点屠宰,加强屠宰检疫监管,建成牛羊屠宰场4家、屠宰线6条,配备官方兽医22人,对牛羊肝脏、肺脏开展包虫病荷虫囊调查,将检出病患脏器全部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止包虫病传播。同时,强化犬只管理与驱虫,落实犬只登记,每月对家犬和流浪犬常驻地投放含驱虫药的饵料,并将驱虫后的犬只粪便及时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年均驱虫171.39万条次,犬驱虫覆盖率持续维持在 95%以上,从源头有效减少包虫病传播风险。
强化监测预警,筑牢防疫屏障。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制定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在包虫病不同流行区域设立监测点,定期采集牲畜血液、犬只粪便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及时掌握畜间包虫病动态变化趋势,为精准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每年开展牛羊包虫感染和免疫抗体检测1000余份,会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犬粪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4000余份;环县每年使用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新生羔羊20万只以上,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88.61%,切实筑牢防疫屏障。
深化科普宣教,提升防控意识。每年举办专题培训和知识讲座50余场,培训从业人员6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专业技术人员防控能力。采取宣讲、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加强养殖场户、畜产品商贸人员及基层防疫人员等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不用生鲜内脏喂犬,做好犬只驱虫和无害化处理,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今年,市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开展包虫病防治宣传进校园活动,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在庆城县翟家河中心小学、环县毛井中心小学举办包虫病防治培训班,和师生、街道群众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和群众防病意识。
多方联动协作,夯实防控根基。市、县区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协同配合、互通信息,全面落实强制免疫、犬只管理、检疫监督、监测预警、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强化市场流通环节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严防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上市销售,形成各部门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夯实包虫病防控根基,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高质量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