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强化公共品牌培育 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近年来,华池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体系,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政策扶持
华池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农业品牌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加强督促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品牌发展工作的设计和统筹规划,突出地方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引导品牌发展合理布局,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把品牌战略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品牌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品牌创建、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等。支持品牌培育,对获得国家级以上名优农产品评定,通过“国家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等认证和证明的单个品种,或注册国家优质品牌的农产品,完成“甘味”品牌创建并积极推广的,根据证书和相关票据给予奖补,其中:“国家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最高奖补50万元;“有机认证”最高奖补2万元(得到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认可并记录在案的单项产品);“绿色认证”最高奖补5万元(单项产品);注册国家优质品牌的农产品及获得“甘味”品牌商标最高奖励2万元。大力宣传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扶持政策,推广普及农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区域公共品牌等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品牌意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关注农产品品牌成长,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精心组织指导,加大创牌力度
华池县着力挖掘“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内在潜力,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信息”,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体系。做大增量,引导食用菌、畜产品加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我县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企业自主品牌和产品品牌,新增一批在消费者中有质量信誉、有市场优势的拳头产品。做优存量,引导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品牌,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等更高含金量的知名品牌,充分发挥企业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老品牌做大做强。强化传统工艺传承和保护,推动产地粗加工和精深加工,增强小杂粮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品牌消费。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行动,瞄准电商大市场,抢占新生代消费市场,加快推动传统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电商转型,加大促进农产品品牌网络推广力度,打造一批农产品网络品牌,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推进“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目前全县累计认证荞麦、洋芋、中药材、沙棘、食用菌等“三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12个(其中:有机农产品7个,即华池县甘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沙棘果、沙棘原浆”,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的“黄芪、黄芩、甘草、金银花”、庆阳智赢达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花菇”;绿色食品5个,即华池县北地雪小杂粮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荞麦面”、华池县丰收小杂粮加工厂的“荞麦面粉”,周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苹果”、华池县吉洋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小麦面粉”、“洋芋粉条”),今年绿色农产品续展2个,有机农产品续展6个,新申报“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1个,申请“甘味”精品品牌创建2个,累计创建“甘味”品牌产品4个,创建农耕农品小地标1个。
三、围绕区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
华池在深度挖掘农业传统文化和农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性公用品牌——“花池臻品”,借助“花池臻品”品牌创建东风,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主线,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促发展,全力培育荞麦、小米、中药材、食用菌等小杂粮的特色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红色基因,绿色品质、金色希望的发展之路。成立了“花池臻品”评定委员会,制订了“花池臻品”农特产品品牌评选认定办法,起草技术规程10项。7月3日,在兰州举行了“花池臻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共发布了5类20余种特色农产品,为10家本土企业颁发了“花池臻品”区域公共品牌授权书。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品质
按照“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原则,依据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标准要求,修改、完善、提升与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畜产品等品牌建设配套的农业产业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形成一整套品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加大已制定标准的宣传贯彻、推广实施,大力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优良品质与质量安全。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三品一标”产品质量认证和环境认证管理体系(ISO14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X)、食品安全体系规范(HACCP)等标准认证,加强备案种植基地、养殖场监管,大力实施食品农产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以发展品牌化为目的,不断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从农业产地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农业投入品监管和质量追溯管理等方面严格把控,为发展品牌化农业提供坚实保障。创建高科技规范化产业园区2个(恒烽中药材产业园、陇东药用植物展示园),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个,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2个、菌光互补香菇数智化产业园1个。
五、强化品牌营销,点燃品牌效应
华池县围绕扩大农产品社会影响力、公信度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农业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挖掘农产品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增加农产品文化含量,注重产品包装形象设计,规范产品包装标识,促进产品深度开发和增值。鼓励农产品品牌企业参加兰恰会、绿博会等市场拓展活动,向社会集中宣传推介优质品牌农产品,亮好品牌名片。鼓励农产品品牌企业加强与商贸流通主渠道的对接,推动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餐企、进网络;构筑品牌农产品宣传网络,支持农产品品牌在新闻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介。大力组织各类品牌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全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积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举办华池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商贤聚故里·梦启新征程”招商引资推介大会、华池县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成果发布暨招商项目推介大会、“花池臻品”区域公共品牌暨华池县招商项目推介大会等活动,并先后参与招商活动12次,迎来客商考察15批次,助力提升华池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智赢和双升2家食用菌企业生产的香菇产品对内销售福建、山东、天津等13个省市,对外出口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已累计创汇358万美元,实现了华池对外贸易“零突破”,拓开了农产品外贸市场。
六、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品牌保障
华池县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产品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农产品品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品牌意识的企业家。鼓励发展一批农业品牌建设中介服务组织和服务平台,提供农业品牌设计、营销、咨询等专业服务。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品牌整合、市场策划、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品牌主体之间开展生产、销售、信用等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合作,实现多主体联合发展。引进新兴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促进品牌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立严谨公正评价体系,科学设置与量化考核我县农产品品牌的真正价值和真实竞争力。通过品牌评价,将认定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品牌价值的农产品品牌推荐纳入知名产品品牌目录。完善品牌认证登记保护、产品防伪标识使用和证后监管,对认定的品牌农产品实行动态监管,构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有效预防和制止各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提高失信成本,切实保护农产品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