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接轨“大农业”
今年以来,庆阳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一号文件部署要求,按照政府扶持、自主经营、有偿服务、滚动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以机械化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瓶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累计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98万亩,落实资金8860万元。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建成粮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796个,社会化服务面积保持在840万亩(次)左右,助力全市粮食生产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强化政策引导,压实工作责任。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总体部署,以实施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覆盖行动为抓手,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实施意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标准》《庆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指导性文件,督促县(区)及时将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项目服务主体,持续规范托管关键环节服务标准和收费价格,定期跟进督促指导,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质量水平,有效解决粮食、苹果、畜禽、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养户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问题,满足农户耕种防收全过程一站式、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需求,加快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聚焦重点环节,提升服务水平。将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嵌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全链条,为现代农业发展赋能增效。聚焦稳粮增产,推进机播机收和统防统治。充分发挥全市116个乡镇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和900多个村级植保机防服务队功能作用,着力推动农机化水平提升、集约高效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庆城县智航植保机防服务队购置大疆植保机等专业设备,广泛开展高效无人植保业务,遍及庆阳、平凉和宁夏毗邻地区,年机防面积2万多亩,累计达到15万亩以上。聚焦提果增效,推进专业服务和产销对接。以“苹果首席专家+龙头企业+合作社+服务公司(队)”机制为依托,着力补齐劳力、技术、管理和营销短板。西峰区春顺源果业协会成立金苹果果树服务队,为果业经营主体开展“一对一”指导、提供专业服务、加大产销对接,助力做优果品品质,做宽市场渠道,做大经营收益。聚焦扩畜增养,推进供种供料和配套服务。以良种区域供应中心、饲草料配送中心、专业动物防疫公司、羊毛剪理公司4类服务组织为支撑,构建覆盖畜禽养殖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合水县建成牧草机械化种植示范区2000亩,每年紫花苜蓿收割加工、秸秆机械化处理规模达到3000吨,完成机械深松示范1万亩、植保示范7000亩,实现加工等收入150多万元。华池县裕燊畜牧服务公司购置剪毛机12台,年均签订订单协议40个,剪理羊只8万只以上。聚焦扩药增品,推进种苗保供和机械采收。坚持全托与半托相结合,探索形成“共建体系、灵活托管、优化服务、全程监管”中药材全产业链生产托管模式。正宁县成立中药材产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统一规划产业发展、建立价格保障机制,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药材品质。目前,该县遍地金中药材合作社托管面积达到6000亩,服务药农1630户,带动全县从中药材“小产地”发展成“主产区”。聚焦保菜增供,推进设施种植和规模经营。突出蔬菜育苗生产和营销服务,加快构建集新品种引进、示范、育苗、外销、售后为一体的优质瓜菜种苗供应链。庆城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超市”模式,引选主栽良种11个,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推广膜下滴灌、多层覆盖、一年三茬高效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300多亩。聚焦养菌增“绿”,推进循环利用和低碳生产。以废弃物综合利用服务组织为纽带,以肥料化、基质化、燃料化利用为方向,加快补齐菌渣处理短板,推动种养菌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华池县建办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厂,年消化利用秸秆、废弃菌棒等农林废弃物5万吨以上,最大限度促进菌渣菌糠资源化利用,减少面源污染,为全县农业绿色发展做出了示范。
严格项目管理,推动降本增效。各县(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合理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细化扶持方向、补助环节以及服务主体农机装备和补助方式标准。及时发布公告,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申报,择优确定服务组织。强化宣传培训,严格服务作业标准,加强跟踪问效,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对托管组织及服务对象实地抽查走访。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和农机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对项目实施进度、服务面积、作业标准实时跟踪监测,及时纠正偏差,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宁县与中电科卫星导航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安装使用238台北斗导航智能化监测平台系统,利用大数据精准核算作业面积,极大提高了面积测量效率和作业面积核实精准性,有效提高生产效益。目前,全市累计高质量实施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面积98万亩,在缩短农作物作业时间、提高机具生产效率、减少田间作业工序和生产成本支出等方面效益显著。经综合评价,项目实施平均为农户节约成本15.5元/亩·次,亩增加产量8.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