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方向 推进农业农村提质增效

来源: 作者:华池县农业农村局 张娟娟 发布时间:2024-03-07 10:04:22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华池县锚定农业强县建设目标,立足农业优先型县域经济定位,按照“保粮、扩畜、提药、养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通过强龙头、补链条、扩规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步伐,全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4.8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4.07万吨,实现“十七连丰”,完成一产增加值7.9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19.43元,增速分别位列全市第四和第一。建成五谷园暨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基地,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3A级农文旅融合示范景点;积极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链条的“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模式,建成“一园三片区”,被央视频道专题报道,“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2023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3个,华池县农业农村局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成效显著,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华池县农业农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农村局长及本次会议精神,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方向,以全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依托,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实施“菌、药、牛、羊”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打造“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百亿级产业链。不断完善思路、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力争实现一产增加值增速8%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2%的目标。

一是统筹谋划全局,细化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全年工作。3月1日召开了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会上制定印发了《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华池县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实施方案》《华池县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县实施方案》《华池县“牛羊药菌”四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分产业实施方案(2024-2025年)》等文件,并对2023年101个优秀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进行了表彰奖励,与各乡(镇)现场签订了《2024年稳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对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进一步细化了目标、靠实了责任,为做好全县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种质资源,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自觉担当粮食安全“国之大者”重任,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守牢99.86万亩耕地红线,坚持耕地保护稳面积、粮食生产增单产两手发力,实施新一轮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和复种增粮增效行动,让土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4.3万吨以上,坚决做到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保粮食面积,持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0万亩、豆类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小麦3.4万亩。打造乔川、元城、怀安、乔河、紫坊畔、城壕6个标准化小杂粮种植示范区。提单产效益,创建小麦、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片带,小麦亩增产率20%以上,玉米亩增产率10%以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示范区内玉米亩产达到600公斤,大豆亩产90公斤以上,亩产值比同一示范田净作玉米亩增加产值300元以上。抓复种增效,实施复种增粮增效工程,创新推广冬小麦、冬油菜茬复种模式,复种杂粮2万亩、马铃薯1000亩、饲草4000亩,建办复种科技示范点6个,扩大“一年两熟”“两年三茬”生产规模。大力示范推广高效缓释肥、降解地膜等新产品和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新优技术,以技术创新支持全县农业提质增效。强科技效应,深入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建立五谷园暨种质资源保护基地500亩引进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开展试验示范20项(次),开展华池县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引进推广适用农机具,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新增农机总动力0.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5%以上。

三是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现代化水平,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格局。实施“菌、药、牛、羊”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走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路子,创建现代寒旱丝路特色农业示范区,持续构建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新格局。突出带农富农做优食用菌产业。坚持“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科技支撑、龙头引领”,进一步拓展强化华池县现代循环农业示范产业园和吊袋集约化城壕片区、生产自动化山庄片区、数智化林镇片区的“一园三片区”建设,做强“南梁山甄”“甘露華菇”“益陇菌”等华池菌菇品牌和菌种“芯片”,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闭环关键和新的农业增长点,确保全年生产食用菌棒5000万棒,产量达到1.05万吨、产值达到2.19亿元。突出增产增效做大中药材产业。持续加强与省市科研院所和中药企业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功能优势,扎实做好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县中药材种植水平,建成万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带5处、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10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步伐,打造陇东地区中药材集散交易中心,充分发挥园区市场开拓和品牌引领作用,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稳定增收。突出集约集群做强牛羊产业。以5乡10村“百公里”肉牛产业示范带和7乡15村“百公里”肉羊产业示范带为主,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紧密合作的产业联合体,力争打造专业养殖村10个、养殖小区30个、家庭农场50个,带动全县羊、牛饲养量分别达到80万只、8万头,推动肉牛肉羊产业持续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转变,打造全省现代畜牧业产业园。

四是夯实农业基础,扶强脱贫产业,全力争引重大项目。按照“干好今年、备足明年、想到五年”的思路,紧盯国家、省、市政策导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战略机遇,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积极通过行业部门申报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农业农村重点投资、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等项目17个,通过发改部门申报2024年中央预算内农业投资项目、县列重点实施项目、观摩项目、庆阳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重大支撑项目等项目9个,预计争取总资金13.36亿元。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项目各标段已陆续复工,争取5月1日前完成建设任务,适时播种;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前期设计、外业测绘工作已全部完成,计划4月初开工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打庆、新南、悦铁公路沿线及城区、乡(镇)区、景区“三线三区”等重点区域为主,全面实施“八改”工程,持续开展以“五改四化三清+产业发展”为模式的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年内新建卫生户厕2000座以上,全力打造四个示范片带(围绕S201沿线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典型样板带及农文旅融合文化休闲农业拓展带,沿打庆高速打造现代化乡村经济发展增长示范带,沿S506公路沿线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沿G341公路沿线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及特色农业产业带),全力巩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果。

五是健全监测机制,强化帮扶成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中心任务,坚持“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落实“一键贫”评机制,持续完善监测帮扶,落实精准帮扶,提升协作帮扶,大力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持续加大控辍保学、新增危房、安全饮水排查整改力度,精准落实低保、医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普惠性政策,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努力消除“ 三类户”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