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环县坚持“5433”工作法推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来源:环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3-12-06 20:34:09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环县坚持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有效衔接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衡量乡镇、部门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准,始终盯紧盯牢“一高于”“两提升”目标,扎实开展三年消除农民收入万元以下防止规模性返贫行动,多措并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3565.53元,较2022年的11782元增长15.13%,高于全省目标0.13个百分点。

一、培育壮大“五大产业”,提升经营性收入“质量”。一是提质羊产业。始终把草羊产业作为全县的首位产业,及时研判形势、调整政策、完善机制。针对国际国内畜禽市场行情下行的不利因素,及时研究出台《关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靠实政企社村户责任促进羊产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订单收购断奶羔羊23.23万只,新扩建羊棚496座、标准化草棚987座,投放秸秆打捆机16台、青贮揉丝打捆包膜机械10台套、全混合日粮搅拌机补贴(机械总价的70%)400台以上。“环县羊羔肉”蝉联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67名,品牌价值达52.02亿元,产品远销约旦、阿联酋、迪拜等国家,出口创汇2647.58万元,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324.7万只,羊产业提供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二是扩大蔬菜产业。充分利用“一线四川”灌区光热水资源,逐步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投放早春拱棚2000座,建成千亩以上蔬菜绿色生产示范基地1个,种植瓜菜12.7万亩,预计年底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同步发展蔬菜订单生产,推动本地蔬菜进超市、进企业、进学校,逐步提高县域蔬菜供应能力。三是发展中药材产业。扩大道地中药材、仿野生中药材生产规模,新栽中药材2.9万亩,中药材面积累计达到5.6万亩以上,年底总产量预计达到1.36万吨,产值达1.67亿元。四是优化苹果产业。积极发展山地果园,推广高接换优、水肥一体等提质增效生产技术,建成千亩矮化苹果提质增效现代化示范基地1处,栽植新优品种果树1000亩;引进优质砧木青砧1号+瑞雪新优品种,建成示范试验园40亩,高接换优瑞雪品种100亩。五是聚力做优菌业。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4个,投产食用菌大棚58座,接种平菇、香菇菌棒150万袋,产出450吨。新建智慧方舱食用菌工厂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项目建成并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2亿元。

三、落细落实“四类政策”,守牢转移性收入“定量”。在兜底保障上,全县保障农村低保对象9774户32762人(一类对象2592户4322人、二类对象3565户13653人、三类对象2748户11253人、四类对象868户3534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0121.6万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1523户1897人(集中供养151户169人,分散供养1372户1728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568.7万元;为10019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022.6万元;为1364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773名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对象发放补贴197.84万元;为因病、因学、因突发事件等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18120名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2395万元;为34650名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70.6万元。在“雨露计划”上,通过乡镇申报和国扶系统信息比对,全年为9266名(次)“两后生”发放补助资金1389.9万元(2023年春季4546人,2022年春季4714人),确保“应补尽补”。在光伏帮扶上,200座户用分布式光伏帮扶电站累计发电64.48万千瓦时,资金收益50.83万元,户均收益0.25万元;4个村级电站累计发电量378.03万千瓦时,结转收益267.44万元,开发光伏公益性岗位172个,兑付人员工资支出85.5万元。在小额信贷上,紧盯脱贫人口信贷需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应摸尽摸、应贷尽贷,共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855户2.86亿元,通过源源不断地注入“金融活水”助推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三、持续拓展“三类渠道”,扩大工资性收入“增量”。坚持“引导扩大县外就业、拓宽增加县内就业、稳定提高公岗和帮扶车间就业”三个稳岗就业渠道同步拓展。向外劳务输转逐年增长。年内输转劳动力6.79万人,占任务的110%,创收18.9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输转脱贫人口4.2万人,创收11.57亿元,增长7%;兑付务工交通补助25225人750.8万元。本地岗位有序开发。保持4660名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不减,新认定乡村就业帮扶车间2家,全县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19家,吸纳就业492人(脱贫劳动力230人),数字就业基地吸纳就业810人。以工代赈兜住底线。在以工代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重点工程实施项目26个,重点带动无法外出的务工群众10652人,发放劳务报酬13364万元。

四、防范化解“三类风险”,对冲财产性收入“减量”。在联农带农上,坚持所有资金资产必须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围绕产品购销、资产入股(租赁)等9个方面,研究出台9类扶持方式,联农带农24533户,其中资金入股联农带农5604户,带动脱贫户均增收600元以上。在土地流转上,全县2123户流转土地4.2万亩,带动户均增收2800元以上。在光伏帮扶上,200座户用分布式光伏帮扶电站累计发电64.48万千瓦时,资金收益50.83万元,户均收益2500元。

(供稿:杨晓亮;采编:马晓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