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 扮靓乡村促振兴
华池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为导向,以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清洁村庄创建为抓手,实施了以“543+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近年来,全县共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9112.76万元,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年初,华池县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评为“全国清洁村庄先进县”。
一、全力推进“拆违治乱”,实现村庄整洁面貌新。按照“拆除应拆除的、保留应保留的、改造应改造的”原则,因地制宜、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目前已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3058处,改造红色民宿300户;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筹结合,实施改水改厕治污一体化,全县共改造卫生厕所16046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02%;建设乡镇污水处理站15个,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14%,有效管控率达到100%。通过大力整治“三堆五乱”,示范引领畜禽养殖归圈、柴火杂物归堆、菜园菜地归片,使群众由“心动”变“行动”,生活环境从“将就”变得“讲究”,由“脏乱”变得“整洁”,村庄的颜质得到根本提升。
二、全面落实“三化”管理,创新机制见实效。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民俗民风、尊重新发展理念、尊重农村工作实际,积极落实“群众参与主动化、卫生保洁常态化、卫生评比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全县配备保洁员1971人,组建农村保洁队伍111个,采取定人、定责、定时、定片的模式,实现“清晨一次扫、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同时,建立“一约三制”长效保洁机制,即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区域保洁制度、文明户卫生户评比制度,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打破了政府“大包大揽”的老惯例、群众“等靠要”的旧思维,使村庄环境治理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目前,建成标准化生活垃圾填埋场8座、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8座、村转运点111个、组垃圾收集点646个、移动式垃圾箱1065个、户用垃圾桶26846个,各类垃圾清运车辆519辆,形成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完整链条。
三、全力推进“五到位”,齐抓共管聚合力。通过“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村庄规划到位、奖励处罚到位”五项措施,广泛聚合各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村为主体、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采取会议宣讲、媒体宣传和微信短信发布等多种形式,宣传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目标措施和各项政策,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财政奖补和群众自筹投入相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黄土高原特点、陇东民居特色、关中文化元素,防止“千村一面”,县政府筹资3500余万元,实施“五改四化三清”农户风貌改造提升1488户,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半月调度、季度督查,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乡镇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疲沓、推诿扯皮的进行黄牌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