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强化农资执法监管 全力服务稳粮保供——2023年全市农资执法监管工作综述

来源: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作者:袁占芳 发布时间:2023-11-29 15:31:54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庆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农资打假为重点,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拉满弓”,在责任上“落到点”,有力保障种植业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全力服务稳粮保供主战场。

精心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高效落实

树立农资执法监管“一盘棋”思想,抓好统筹谋划,细化分解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全面抓促落实。一是做好谋篇布局。年初深入讨论研究,制定印发《庆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农资执法监管工作聚焦“一个中心”(执法办案为中心)、突出“三个提升”(人员能力素质提升、案件文书规范提升、服务效能质量提升)、抓实“五大行动”(“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种业监管执法年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及侵权行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行动、安全生产督查检查行动),定好“坐标系”,制定“作战图”,列出“任务书”,画出“标准线”。二是细化安排任务。紧盯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提早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做到重要农时必安排、重点工作必部署、重点领域必治理。三是靠实工作责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部署、执法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传递工作责任到“神经末梢”和“基层细胞”,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扛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开展培训演练,执法能力素质显著提升

把能力建设放在首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演练,全力推进执法人员整体能力素质大提升。一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执法骨干,围绕规范农业执法程序、农业行政处罚实务、新旧法律对照、执法办案调查取证技巧、农业执法热点难点最新问题解答等重点内容,扎实开展“执法大讲堂活动”7次,培训执法骨干390多人次,弥补了知识上的空白、经验上的盲区、能力上的弱项,实现人人会执法、个个会办案。二是开展执法装备使用培训。邀请执法装备厂家工程师,围绕新购置执法装备的主要功能、参数设置及界面应用、使用方法等内容,从理论和视频操作两个方面,对市级50多名执法人员开展为期2天的新型执法装备培训。三是开展军训“大练兵”活动。组织市级全体执法人员,在市消防救援支队训练场馆,进行着装规范、仪容仪态、队列队形等科目训练,举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着装仪式”,一支政治坚定、着装规范、纪律严明、面貌全新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面建立。

建立联动机制,工作合力得到显著增强

注重把农业执法监管工作链条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向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延伸,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执法互助、案件移送、两法衔接、信息共享机制,大力推动农资执法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一是建立警农联动机制。与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充分协商沟通,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设立警农联动办公室,明确联动配合职责,落实联络员制度,建立了农业农村执法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办案长效机制,画大同心圆,做到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力。二是建立系统内部单位之间联动配合机制。配合农技中心、农业环境保护管理站、种子管理站等农资日常监管单位,扎实开展全市农药、农膜、种子等“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全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110多人次。三是建立跨部门联动配合机制。与公安、市场监管部门联动配合,深入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百日行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动配合,扎实开展农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与法院、检察、工信、公安、市场监管部门联动配合,深入开展“双打”专项行动。

推行信用评级,诚信监管工作有效落实

创新农业执法监管方式,全力推行农资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级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信用等级初评。组织各县农业执法人员280多人次,深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实地检查,从信用积累、信用流失、诚信守法经营三个方面、22项具体指标入手,进行评估量化打分,作出信用等级初评。二是开展信用等级评级复核。为确保等级评级公平公正,再次组织执法人员,对各县区的初评结果再抽检、再复核。三是进行信用等级认定。通过庆阳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对等级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公示结束后,以正式文件下发,进行等级认定。全市共完成种植业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级943家,其中评定为A级的113家、B级的699家、C级的130家、D级的1家。四是注重结果运用。充分运用信用评级结果,对诚信级别高的农资经营主体,减少检查和抽检频次,加强指导扶持,优先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诚信级别低的农资经营主体,建立惩戒和淘汰机制,实行重点监管和强制性监管措施。

强化检查办案,违法行为得到有力整治

抢抓农时,开展农资市场“地毯”式排查整治。一是开展肥料质量监督抽查。发挥执法“前路探测”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检肥料样品9批次,对2起不合格产品案件正在查处。二是开展农资及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以城乡结合部、农村集散地农资经营门店和走乡窜户流动商贩为重点,开展农资市场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紧盯农药经营场所通风设施配备、药食经营分离、禁限用农药及包衣拌种种子销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关键点,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400多台次、执法人员1300多人次,检查种植业农资生产经营主体997家次,排除安全隐患62个,监督整改问题22个,发现涉嫌违法经营农资线索124个,其中移交公安机关3个,涉案货值49.9023万元。三是加强案件查处。全市共立案查处种植类农资违法案件124起,其中已结案108起、正在办理16起,没收非法农资6983瓶(袋、盒),没收违法所得0.5427万元,罚款37.2981万元。

全力开展服务,法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把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作为庆阳农业发展的“软实力”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全力为民服务,切实守好粮食“安全门”。一是积极开展农资价格调查。春耕、秋播两季,以农药、肥料、农膜、玉米、大豆、高粱、小麦、油菜等农资为重点,开展农资市场价格调查,全年除磷酸二铵、玉米种子、小麦种子较上年同期有所上涨外,其他农资价格保持基本平稳。二是及时发布农资价格信息。通过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发布农资价格信息,方便农资经营主体及时调配紧缺农资,有力保障农资调配及时、储备充足、市场价格保持平稳。三是优化执法服务。对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精准落实指导、告诫、督导整改和“两轻一免”措施,推行柔性执法,全市共进行种植业生产经营主体指导213家次、告诫203家次、督导整改22家次、从轻处罚54家次、不予处罚2家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全力化解农资矛盾纠纷16起,挽回经济损失18.13万元。

强化宣传培训,执法氛围得到良好营造

采取“传统+现代”“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新模式,积极实施“八五”普法,持续在农业执法监管氛围营造上加力赋能。一是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采取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科技赶集、举办培训班、新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大力普及涉农法律法规和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努力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全市共组织举办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1069人次;开展宣传咨询活动90多场次,悬挂横幅4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13700多份,咨询群众2400多人次。二是开展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训。联合西峰区农业农村局,聚焦“扩面”“提质”“增效”,以宪法、民法典及涉农法律法规为重点,在市委党校对106户结对子学法用法示范户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三是加强信息报送。通过掌中庆阳、中国庆阳网、陇东报等主流媒体以及农业农村部门网站,广泛宣传报道农业执法监管工作好经验好做法,讲好“农业执法故事”,发布信息50多条。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下一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坚持“谋”字当头、“敢”字为先、“干”字为要、“实”字托底、“效”字落脚,多思“破题”之策,多寻“解题”之法,多行“答题”之道,在执法能力上再精进,在执法行为上再规范,在执法检查上再严排,在案件查处上再强化,在普法宣传上再加力,在为民服务上再用情,奋力谱写农业执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