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稳步推进农机推广服务
农机化技术推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成果转化应用、技术普及引领、装备支撑保障等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和加速器。庆阳市农机化技术研究推广站通过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发挥职能优势,结合区域特色,稳步推进农机化技术研究推广服务工作。
一、加强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了一批示范性强、带动面广、社会效应好的农机化示范项目。市农机化技术研究推广站在西峰区、环县、华池县、宁县、镇原县建立示范点,积极开展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果园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集成示范、大豆玉米农机农艺技术集成示范、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等项目,春种秋收全程机械化跟踪服务,力争把农机推广工作落到实处;镇原县在平泉、屯字、孟坝、三岔等重点乡镇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抓点示范及农机装备提升,引进玉米收割机、打捆机、无人驾驶等关键环节机械。通过各类抓点示范项目实施,在粮食生产机械、耕整地机械、果园机械开展机具引进、示范、推广的同时,针对主要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和装备短板进行探索改进,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机具配套方案以及技术操作规程等,以点带面,扩大区域辐射的效果和影响力,为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积累有益经验,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和推广引领作用。
二、强化宣传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利用举办培训班、现场会、观摩会、宣传活动等形式,采用发放资料、展板宣传、网络平台、媒体报道等多种方法,积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理论、新机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工作。邀请农机、农技、企业专家进行理论培训讲解和现场操作展演,田间授课、互动答疑,力求将培训工作落实落细,提升培训服务水平,加强推广服务效果。庆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年均累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万余册,利用微信群、公众信息网等形式,向生产者及时提供农机作业需求及农机化作业进度等信息,科学调度机具,年均累计发送各类信息约千余条次;环县农机推广站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会)10期(次),培训人员2539人(次);合水县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深入乡镇、田间地头,利用乡镇赶集日设立咨询点等方式,印发宣传读本5000本、宣传彩页5000份,向群众宣传农机技术及农机化惠农政策。
三、促进机艺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要求我们农机推广者,在掌握农机装备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能够掌握与之匹配的农艺技术,真正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典型。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在了解大豆玉米配套机具的同时,还要掌握大豆玉米种植农艺要求,只有将农机和农艺知识融会贯通,将不同种植技术模式和配套农机装备相匹配、相适应,才能确保种植效果良好,真正实现大豆玉米协同发展,达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贡献力量。
四、发展经营主体,助推农机进步。依托经营主体推广、普及农机新技术,实用性强,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降低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本,很好的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有力推动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和实力壮大,助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华池县不断强化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农民与农机作业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全县农机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宁县骏飞农机专业合作社牵头吸纳有秸秆捡拾、揉丝打捆机械的机手组成服务队,冬季进入田间地头回收玉米秸秆,既实现废物利用,又美化周边环境,起到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正宁县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镇原县依托省市“农机装备提升”和“一乡一社”建设项目扶持、带动全县农机合作社围绕粮食作物耕、播、收全程机械化要求购置大型、新型农机具,农机合作社作业覆盖山川塬全域,年经营总收入3200多万元,创利润1680多万元。
五、产学研推一体,提高研发水平。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发挥职能优势,在农户、高校、企业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将各个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推动农机化技术发展进步。市农机化技术研究推广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庆阳市布谷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庆阳啃山牛收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庆阳前进机械厂等当地农机制造企业,协同陇东学院智能装备制造学院,研发改制防倒伏油菜割晒机、大豆玉米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大豆收获机、紫苏脱粒机等机具。及时针对研制机具出现的问题反馈企业并进行加工改造,优化完善产品性能,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