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底线 抓项目 优服务 有力有序推进春耕生产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春耕生产,加快农业项目建设,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稳面积、提质效、强龙头、延链条,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守底线,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粮食生产部门主责主业,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农田“非粮化”,确保粮田粮用。稳定粮食生产。提请市政府办印发了《2023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签订了稳定粮油生产责任书,压紧压实县区粮食生产主体责任,指导县区将粮食生产任务下达到乡镇、到村组,常态化建立粮食种植台账,确保种足种实,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目前,全市已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11万亩,完成顶凌覆膜125万亩。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全力抓好193.8万亩冬小麦和30.55万亩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落实落细春管措施,返青前镇压145.05万亩,返青后开展各类追肥103.4万亩、中耕除草40.25万亩、病虫防控19.3万亩,全力夯实夏粮油丰收基础。指导县区加强排查,开展常态化监管,坚决杜绝割青毁麦问题。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全市摸排出季节性撂荒地3.99万亩,县区结合春播正在整治。开展苗木腾退耕地复耕,新腾退苗木占用耕地13454.07亩,全市累计腾退面积16.86万亩,进一步拓展种粮空间。
抓项目,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紧盯国家和省市政策信息、政策导向,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倍增行动等方面千方百计争项目引资金,农业项目建设呈现强劲势头。农业和农产品招商引资。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业和农产品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制定《2023年全市农业和农产品招商引资项目清单》,谋划建立“两库两册两清单”(农业龙头企业目标库、动态项目储备库;市、县(区)推介册;市县优惠政策清单、商会清单),为对接洽谈和客商投资提供精准指引,组织指导县区谋划重点招商项目50个。加大“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力度,灵活运用多种招商方式开展招商工作。目前,共组织开展农业和农产品招商活动46次,其中“走出去”24次、“请进来”22次;签约项目19个,签约额49亿元。3月8日,市政府副市长吴宝定带队,赴福建省泉州市参加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洽谈会,现场签约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白羽肉鸡熟食加工厂、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宁县绿色冻干产业园等3个项目,签约额10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围绕“牛羊猪鸡、果菜菌药”特色产业,制定《2023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包抓项目清单》,建立市县领导包抓推进机制(市级领导包抓20个,县级领导包抓30个),细化抓促措施,按月调度进展,全程跟踪推进。截至3月底,全市50个项目开工建设35个,完成投资4.98亿元,占任务43.74亿元的11.39%。其中:20个市级包抓项目开工建设17个,完成投资3.49亿元,占任务30.35亿元的11.5%;30个县级包抓项目开工建设18个,完成投资1.49亿元,占任务13.39亿元的11.28%。下剩15个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土地审批、项目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4月中旬开工建设。加强项目调度考核。把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县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提高赋分比值,加大考核权重,强化结果应用,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建立在谈、签约、开工、投产项目跟踪管理台账,按月调度通报,推动工作落实。
优服务,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加强物资供需调度调运,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物资运输畅通和质量安全。截至目前,已储备化肥22.58万吨、农膜1.46万吨、商品有机肥28.94万吨、农药168.93吨,储备玉米种子6900吨、大豆种子1200吨、种薯5.35万吨、春小麦种子200吨、其他种子647吨,保障春耕生产需要。检修保养农机具3.37万台(件),培训农机人员4662人次,投入农机具2.4万台,为春播做好准备。组织15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春耕生产一线,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600多期,培训农民3.2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