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镇原县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来源:镇原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3-28 10:23:23 浏览次数: 【字体:

镇原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抓三促”行动为载体,聚焦“四个不摘”,围绕乡村“五大振兴”,把驻村帮扶作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有力举措,优化“四项机制”,落实“三项措施”,开展“三项工作”,助推乡村高质量振兴。

一、优化“四项机制”,推动驻村帮扶。进一步优化帮扶机制,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落实落细。一是优化领导包抓机制。按照“摘帽不摘帮扶”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单位帮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二是优化各级推动机制。县级总队长每月召开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会议,听取乡镇帮扶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安排部署推进重点工作。各乡镇级总队长按照属地管理职责,实行“月小结、季汇报、年总结”工作制度,研究工作、分析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研究谋划驻村帮扶工作,制定年度帮扶工作计划,持续推动帮扶工作。三是优化信息互通机制。县乡级总队长、驻村工作专班、选派单位、各乡镇之间建立了驻村帮扶信息沟通机制,定期互通衔接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协调驻村帮扶工作进度,解决驻村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干部吃住在村、责任在村、工作到户。四是优化政策保障机制。县乡两级为驻村干部提供日常工作、生活必需的保障需求,确保干部安心驻村、扎实工作。今年上半年,县财政共拨付驻村帮扶工作队经费、驻村干部生活补助485万元,按照每个驻村工作队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驻村队员每天100元生活补助、每月80元通讯补助足额落实驻村政策待遇;各帮扶(派出)单位全面落实“四必谈、三必访”制度和驻村干部体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驻村交通补助等保障措施,确保他们“下得去”“蹲得住”“融得进”“干得好”。

二、落实“三项措施”,提高履职能力。坚持选优培强,管训促用,进一步提高驻村工作履职能力。一是优化帮扶力量。按照“撤一补一、谁撤谁补、先补后撤”的原则,针对各村在防返贫检测、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村党组织建设等方面不同需求,动态轮换、调整、选派工作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驻村干部107人(次),其中省直帮扶单位调整驻村干部4人(次),市直帮扶单位调整驻村干部18人(次),县直帮扶单位调整驻村干部85人(次),帮扶力量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强化日常管理。县上从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抽调干部,组成了驻村工作专班,负责全县驻村工作日常管理。严格落实“日调度、周督查、月总结”“跟踪问效”“定期通报”等常态化管理机制,倒逼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三是提高工作能力。结合全县“一行动一活动”“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对驻村帮扶工作队采取“线上+线下”“课堂+网络”等方式,分层级开展政策业务培训,3月份召开了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印发驻村帮扶重点任务清单,编印驻村工作队员应知应会政策和村情户情清单500多份,提高了驻村工作队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开展“三项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坚持党建引领,认真履职,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第一书记强化政治责任担当,指导村党支部强班子、强党建、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党员向心力,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六大员”职责,全面参与帮扶村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二是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宣传培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坚持重点人群“六必访,六必查”、风险消除“七不消”和监测对象“一户一策”等做法,常态化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行动,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紧盯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持续抓好控辍保学、“三重保障”医疗政策落实、农房抗震设防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等重点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按照全县产业总体布局,帮助乡村全力构建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帮助开展稳岗就业,积极动员群众发展种、养、菌产业,不断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推广应用“积分制”,推进乡村“三治”融合,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指导“厕所革命”;以“晒人居环境,比家庭美德”活动为基础,拓展性开展各类乡风文明活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供稿:镇原县乡村振兴局 安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