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巾帼有力量 芬芳半边天——环县各行业女青年努力奋斗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新环州 作者:杨蕊 发布时间:2023-03-09 10:05:44 浏览次数: 【字体:

蝶舞成颜,翩跹三月;芳菲绘彩,醉美环州。

在环县,有这么一群女青年,如梅花怒放、似菊花盛开、恰兰花初绽,她们从娉婷婀娜的豆蔻年华走来,从此默默徘徊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匆匆时光在她们的面容上烙下岁月的痕迹,但她们始终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生活中,她们遇卿柳眉芙蓉面,三生如浸桃花涧,温柔与刚毅并行,温婉热情,宽厚坚强,在浓浓烟火气里穿梭奔忙。

勇毅向上  凌寒独自开

她是与命运抗争的“战士”,也是站在时代浪潮的“勇士”,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赫赫有名的“羊倌”。

她是环县演武乡路家塬村80后村民李芳。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务农,照顾着一大家人的日常生活。2015年,婆婆患宫颈癌晚期,父亲意外去世,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使一个原本柔弱的女子,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a12d5ec1663645cfaa09f595680e94a5.png

李芳没有退缩。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她贷款3万元与丈夫养羊,当起“羊倌”。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养殖初期十分艰难,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白天围着羊群转,晚上还要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养殖方面的书籍,丰富养殖知识,积累养殖经验。2016年底,一座占地11亩、注册资金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多万元的养羊合作社成立了。

2017年初,她们的养殖合作社完成改组扩建,拥有社员170人,占地15亩,建成羊棚4座4000平方米,草棚、料棚、青储池、水窖、水井一应俱全,并聘请了专职动物防疫员进行日常防疫工作。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7年的时间里,李芳从不言苦不说累,一心一意念羊经,养殖规模从起初的几十只扩大到上千只。如今,生活不断殷实的李芳还积极反哺社会,不但经常为村里的留守老人捐款捐物,还在村上创办了养羊培训班,把自己这些年来所掌握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无偿传授给乡亲,成为她的“传帮带”,她们村群众养羊激情也逐年高涨,全村羊只饲养量近万只。

扎根基层  金粟初开晓更清

扎根基层三十载,她无怨无悔;三尺讲台育桃李,她孜孜不倦。

在环县木钵镇井儿岔村,有一名女老师,默默无闻扎根农村,她就是井儿岔村杨新庄小学校长——王宝花。今年49岁的王宝花,小时候因家庭贫困,高中毕业后就来到环县木钵镇水坝滩村水坝滩小学支教。1998年,调到井儿岔村杨新庄小学。

3c57b87ea6f047caa8186a330ef2b3b0.jpg

在过去,基础设施落后是时代的印记,也是基层学校最显著的标签,就连教师宿舍也只有几孔窑洞,王宝花却说:“住破旧窑洞有什么嘞?我们都是大山深处的孩子,这方热土养育了我们,我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教好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近年来,农民工大量进城,留在农村的孩子也越来越少,2013年学校只剩下3个学生和她一个老师,成了名副其实的“麻雀学校”。这三个孩子情况特殊,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只有爷爷照看,另外两个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多次来到学校,要求领回家放羊去。听到这里,王宝花心如刀绞,想到自己就是因为当年贫困才辍学的,她不想看到孩子重蹈她的覆辙。从那时起,王宝花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她不仅每天要教孩子完成学业,还要照顾孩子的个人生活。

这种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封闭式”管理很快在乡村邻里传开。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安全学习,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儿上学。“王老师真的是一名‘妈妈老师’,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放心,也很感激她。”村民张治军说道。王宝花是老师、又是校长、还是家长,虽然一天忙里忙外,但当看到孩子们在她的教育下有所进步的时候,她的脸上就会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自从教至今,王宝花老师送出去的学生超四百名,“在农村,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送出一个孩子,就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王宝花说。

向阳盛放  推窗时有蝶飞来

高高的马尾,灿烂的笑容,她带领全村人发展产业勤致富,小康路上乐悠悠,一心向党、公仆为民,是人人夸赞的好支书。

今年33岁的张欣,是耿湾乡万湾村专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4cc2be3bf3b04323ba02c8c51f31424d.jpg

万湾村位于环县北部,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582户2359人。来到这里后,张欣发现,万湾村人口多、产业多、项目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刚到村任职时,很多党员干部和群众心里都对这个下派来的年轻“女支书”充满了怀疑:“坐惯了办公室的干部了解基层生活吗?”“一个女娃娃来农村能吃得了苦吗?”“年轻人当支书,能服众吗?”……不信任、不放心、不服从,有的甚至故意为难。为此,张欣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她从未退缩放弃。为了打破群众的疑虑,她迅速进入角色,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工作上,想方设法,各个突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在张欣的眼里,要让群众信服自己,就必须让群众明显增收。2018年4月,万湾村鼓励5户农户调引湖羊55只。到当年9月份,这5户农户平均每户出栏羊只22只,羊产业在万湾村得到初步发展。

“虽然个别群众养殖效益良好,但群众普遍缺技术、缺经验,很多人处于观望状态,养殖面偏低。”张欣发现万湾村在养殖产业发展上的短板后,2020年带领19名村组干部,响应全县大力发展草羊产业的号召,向群众宣传草羊业扶持政策,带领群众外出考察、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湖羊养殖技术,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

三年多,跑遍了全村的580多户人家,走遍了全村的川台沟洼、峁塬梁壑。截至2022年底,全村湖羊自养户达到350户,湖羊存栏12800余只,产值突破1000万元,成功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合作社带动、全员参与的发展新路子。

作为一名女同志,她不从矫饰,作为一名党员,她更敢于担当、以一股真抓实干的“泼辣劲”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喜人成绩,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良好形象。

在环县这座小城里,不同岗位的女青年们每天都在演绎动人的故事,她们在新时代的春天里蓬勃向上,用自己的光亮闪烁出一片耿耿星河,笑靥如花,芳华自在。

(采编:马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