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总结成绩鼓干劲 练兵比武交答卷 ——西峰区乡村振兴局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来源: 作者:张莞佩 发布时间:2023-01-09 09:53:19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西峰区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中央、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抢抓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在巩固成果、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各项工作圆满收官,高质量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这一年,坚持把党建挺在胸前,全面夯实战斗堡垒。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一是以学习力引领执行力。创新“振兴在我、主题笔会”学习平台,着眼干部理论素养、写作、表达、业务、谋划五方面能力,推行“八学”制度(导学、谈学、讲学、写学、悟学、评学、督学、考学),开展笔会振兴活动8场次,集中研讨交流4次、知识测试7次,人均书写笔记3万多字,全局共撰写心得体会120篇。同时,开展“中秋话振兴”、“最美文稿”评选、“驻村故事分享会”、“妙语辩振兴”等系列活动,搭平台、创载体,形成了比学赶超、齐头并进的学习风气。二是以组织力推动落实力。严格落实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民主集中制。在乡村建设上,实行“321”帮扶责任制(局长牵头抓总,副局长各包抓3个示范乡镇,各股室股长包抓2个示范村,股室成员包抓1个示范村),让全员干部在基层一线抓指导、练本领、促落实。推行“六加”方式(党组+股室、师傅+徒弟、线上+线下、理论+实践、集中+分散、考评+应用),最大限度发挥“传帮带”作用,全局形成了“跟着干”“独立干”“成骨干”的“三干”成长之路,见贤思齐、争相干事的氛围日渐浓厚。采取“集中看、带头讲、一起议、重点析、谈心得、找落点”六项措施,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乡村振兴具体工作实践当中,切实将学习成果转换为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三是以宣传力提升战斗力。创办了“西峰振兴号”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练兵比武的载体、提升能力的赛场,开设“乡村振兴大家谈”“二十大领航振兴路”等栏目。值得一提的是,全年累计编撰稿件726篇,在中国新闻网、中央农业信息网、今日头条、甘肃党建、甘肃视听、陇东报等各级媒体刊登518余篇,撰稿量、阅读量、点击量不断增加。

这一年,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扛在肩上,精心打造廉洁队伍。主要抓好三方面:一是把人管严。将廉政建设作为常议常抓主题,组织开展“学廉、思廉、倡廉、促廉、用廉”廉政教育系列活动,切实筑牢拒腐防变堤坝,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纪律规矩意识。实行“党建责任制+五项清单(工作任务、落实责任、问题整改、绩效评价、督查考核)+干部责任”新机制,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确保各项工作快落实、干到位。二是把事管严。紧扣“谁来干、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创新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重点项目具体化、目标任务责任化、责任落实机制化“四化”工作法,采取每天一学、每周一练、每旬一比、每月一评、每季一考、每年一赛“六个一”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个人日小结、股室周汇报、全局月评比,开展先锋岗评比活动12次。三是把财管严。坚持“无效不用钱、花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完善出台《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衔接资金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严把入库关、实施关、审核关,深化“五度”融合(抓调度、赶进度、加强度、暖温度、强力度)全力推进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定期对机关财务“回头看”,规范财务支出行为,推进“廉洁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

这一年,坚持把发展抓在手上,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围绕“六个聚焦”全力抓好乡村振兴。一是聚焦科学定位抓振兴。结合区情实际,提出了产业引领、基础先行、文化为魂、生态打底、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围绕乡村建设具体怎么抓,制定出台“五个五”新标准;着眼破题乡村振兴如何搞,创新提出“十型”(文化旅游型、观光农业型、田园综合型、产业带动型、智慧数字型、党建引领型、农旅融合型、生态康养型、城郊集聚型、治理文明型)发展新模式,让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反哺理论。二是聚焦巩固成果抓振兴。采取常态“防”、集中“查”、抓住“稳”、竭力“帮”四项措施,先后四轮对全区农村6.75万户27.62万人开展摸底排查,精准落实120户监测对象“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消除风险85户。以“七个弄明白”(弄明白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关注重点、自身短板、整改措施、风险隐患、特色亮点)为切入点,推动“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成为查不足、补短板、赶进度的务实之举。三是聚焦示范创建抓振兴。以“131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抓手,探索“引企兴村、靠商活村、人才强村、生态美村、文化惠村、产业富村、治理善村、党建领村”八条路径,完成乡村建设年度工作任务,打造省市级示范乡镇2个、标准化示范村16个。四是聚焦产业兴旺抓振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达1.16亿元,占总资金量的55.18%。“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在全市率先破题,“保粮、提果、扩畜、增菜、兴游”五大举措推动产业兴旺发展,凤凰塬舍、小河湾、太一农庄、李岭村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四朵金花”争相绽放。五是聚焦社会治理抓振兴。坚持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并重的工作理念,推动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建成“正气银行、道德银行、养老银行、积分银行”四大银行,以“机制”促“治理”。针对农村老人“五无”(有钱无人养老、失能无法养老、空巢无力养老、五保无能养老、变故无心养老)“五盼”(吃有味、身无疾、无人嫌、聊有伴、乐有所)问题,创新推行“五助”(助餐、助洁、助医、助学、助急)养老服务,率先在全省第一个建成乡村社工站及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开启乡村治理新路径。同时,发展“互联网+”治理模式,建成小寨村、寺里田村等“数字乡村”新典型。六是聚焦“一行动一活动”抓振兴。把“一行动一活动”作为抓发展促振兴的“助推器”。在关爱服务行动上,提出“四心”(“暖心”帮助、“贴心”解难、“爱心”呵护、“用心”帮困)并“1+13”(1即“积小微功、凝大关爱,聚强合力、促大振兴”主题;13即“爱心互助”“情暖夕阳红”“敬老爱老”“巾帼示范”“康体保健”“巾帼兴业”“普法用法”“学习关爱”“爱心陪伴”、“禁毒珍爱”“服务社会救助”“送科技助春耕”“志愿助残”等)具体任务,摸排困难群体3138人,联合群团组织开展活动420场次。在练兵比武活动上,创新推出“八先”(创新思路率先、驻村帮扶为先、乡村治理领先、环境整治当先、整改排查早先、乡村建设争先、美丽庭院创先、工作实绩评先)载体,形成“乡镇全参与、部门共作为、全员大练兵”工作机制,开展“区内赛”2场、“乡内比”12场次、“村内练”100多场次,有效提升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激发了基层干部团结奋进、争先创优的热情。

2023年,西峰区乡村振兴局坚持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要求,牢牢抓住全省乡村建设重点帮扶县区的大好机遇,紧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严格农村耕地保护两条底线,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不断强化抓典型、育产业、提风貌、强党建四项措施,推动“五大振兴”全面发力,整体工作再上层楼、再展新姿,为加快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作者:张莞佩;采编:范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