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庆阳农业>详细内容

合水县聚焦“四高”目标 纵深推动乡村建设

来源:合水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2-07-21 08:46:48 浏览次数: 【字体:

全省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开展以来,我县紧盯全省“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政策机遇,围绕产业、生态、基建、乡风等关键环节,依托资源禀赋,深挖特色优势,重规划、谋全局、抓重点、补短板、固根基,聚力做好“四个示范”(产业发展做示范、乡村建设做示范、乡村治理做示范、破解难题做示范)、突出“三果”同创(工作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全力推动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创建通过验收省市级示范村16个,2022年计划创建省市级示范村13个。2021年以来,我县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全市全域无垃圾工作先进县三项荣誉称号。

一、高站位规划布局,统领乡村建设。坚持把高位规划设计作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总抓手和切入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谋篇布局,为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保驾护航。一是三维视野绘制编制规划“施工图”。统筹城乡优劣特点,以县域乡镇为重点搭建城乡融合的支点,细化分类标准,按照县定布局、村定格局、户定风貌,多维度、立体式构建乡村建设行动总框架,规划形成“一点二线三区四县”(一点以县域周边乡镇为重点搭建乡村建设的支点;二线是以合水南高速入口为基点打造V形乡村振兴示范线,沿玉皇沟到段家集、肖咀、店子、太莪打造村景融合提升线,沿严沟圈村、西华南街、环城西路打造城乡互促产业发展提升线;三区是工业园区、花溪谷景区、智慧合水数字建设区,四县是生态优美县、品牌农业县、文化底蕴县、城乡互促县)空间战略布局,靶向对焦全县80个行政村,进行精准分类,形成集聚提升类25个、城郊融合类11个、看不准类44个,做到依规而为,循规而建。二是总分有序展示宜居宜业“示范点”。坚持规划部门指导,各乡镇牵头,多部门协同,深挖各村自然禀赋、优势资源和区位特色,注重示范建设、有序实施、逐步推进,点面互促展现村庄新颜。计划编制发展类村庄规划36个,乡镇规划11个,目前已完成了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18个乡村建设示范村村庄规划。做到了发展有遵循、建设有图纸、示范有内涵。三是赓续创新调制文脉浓郁“乡愁味”。按照打造具有陇东特点、关中文化元素,黄土高原特色村庄的目标,今年我们聚力推进1县2镇13村(打造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2个市级示范乡镇,13个省市级示范村)建设,创建乡村旅游型示范村3个、党建引领型及产业带动型示范村1个、乡风文明型示范村3个、城乡融合型示范村2个、产业带动型4个。结合示范村创建打造最美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样板村3个。做到既顺势而为,又顺应民意,既立足实际,又推陈出新。

二、高起点示范推进,夯实发展基础。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一是整合资金定向投入,保障落实。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部门项目资金,探索由县级统筹,全力投入乡村建设。两年来累计投资2.18亿元,集中资金办大事,优先保障乡村建设示范乡、示范村、示范线资金投入,严格按照省定标准落实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确保及时足额进入专户、下拨到位。二是下沉资源前移重心,优化服务。推动住房、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一线倾斜,高质量实施水、电、路、房、网“五大”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基建的数量、质量、公平性与可及性。群众喝上“放心水”,加快推进城乡供水设施配套,实施饮水保障工程17处4800户,全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2%、供水保证率达到100%;通上“动力电”,清洁能源、与动力电互补使用,确保所有户通电率达到100%;用上“便捷网”,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光纤进组和基站升级,确保全村所有村组通宽带;走上“致富路”,新建村组道路36条117公里、产业路(桥)65条99公里,硬化入户路15.2万平方米,两个市级示范乡产业路实现全覆盖,示范村入户路达到80%以上;住上“安全屋”,实施易地搬迁1626户6615人,完成住房提升改造425户。三是产销对接打通壁垒,闭环供需。大力实施“五个十万”工程,扶持发展果品加工、畜禽屠宰、蔬菜冷链等精深加工型、运销带动型、出口创汇型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物流业协同发展,推动更多品质优良、绿色安全、竞争力强的农特产品走向国内外中高端市场。目前,果园留存面积9.6万亩,种植各类瓜菜7.8万亩;新建万只奶山羊繁育中心一处,建成奶羊养殖场7个;打造千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1个,新建肉牛养殖场14个,肉牛饲养量3.41万头;种植牧草4.15万亩。

三、高质量治理环境,扮靓乡村颜值。环境影响人,文明靠养成。我们紧盯农村环境突出问题,驰而抓治理、树形象。不息改变群众生活习惯。一是深入开展拆违治乱。紧盯“生态宜居、 环境优美、村景相映”目标,清除破屋烂舍、残垣断壁、废圈旧围,通过全面开展“六拆六治一改变 ”拆危治乱清零行动,彻底消除视线范围内脏乱差问题。目前,已拆除危房塌窑 915 间、破旧旱厕732间、废弃圈舍275 间、残垣断壁1154处,治理乱堆乱放 1767 处、乱拉乱架223处、乱倒乱排362处,清理农业废弃物和常年积存垃圾236处。二是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实施6个村生活污水处置和河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3.75%;组建县乡两级保洁队94个,928人,全域生活垃圾定期清理、处置及时;计划建成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村20个,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2800户,普及率达到76%,新建洗澡间(厕屋)1400户,普及率达到65%,建成标准化改厕服务室40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今年5月份,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了合水县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革除陈规陋习工作,并将作为二十大献礼节目进行特别报道。三是持续推进绿树花廊建设。结合一村万树工程,全县打造4条风貌提升示范线,种植特色绿植花卉600公里,全面提升村庄风貌。

四、高标准治理乡村,凝聚民心共识。突出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凝心聚力、汇聚合力,注重发挥三委作用,探索形成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一核五治”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一是持政治为主。聚焦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扎实做好村干部结构调优、年龄学历提升、思想提纯、报酬提高、能力提升等工作,严格规范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定期开展村干部轮训,动态储备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有效破解村干部队伍结构不优、能力不强、储备不足等问题,让村干部队伍有“量”更有“质”。累计开展培训4期,培训人数600多人。二是自治为基。积极搭建群众自治平台,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作用,用好“一约一制”(婚嫁喜庆公约、抵制高价彩礼报备承诺制)、“一榜一会”(道德红黑榜、乡贤理事会),“一堂一队”(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队),基本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三是法治为本。依托“平安合水”网格化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体系,划分网格520个,选聘平安网格员632名,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创新实施社会治理“六诊”(提前“预诊”、积极“出诊”、定期“坐诊”、优先“急诊”、协调“会诊”、及时“复诊”)工作法,开展便民服务、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治安防范等事项,实现了“小网格”推动“大治理”。四是德治为魂。以深入开展“五大行动”(开展高价彩礼治理行动,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开展守望相助志愿行动,开展典型示范引领行动)为抓手,坚持小切口突破、全方位治理,先后举办集体婚礼4届,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创建全国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9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96.8%,选树各类先进典型3000多人。五是智治为根。坚持政策宣传,价值引领,舆论引导三管齐下,及时解决部分群众不思进取、不会致富、精神贫困、法制文盲等重要问题,社会治理探索性文章《小村如画里·新风润民心》刊登《中国乡村振兴杂志》封面,《一核五治治理体系》收录第二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供稿:合水县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