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促生产 稳中求进保安全 ——市农业农村局全力以赴抓促粮食生产
春耕生产正当时,不负韶华不负春。当前,在陇东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到处是一片机声隆隆、人声鼎沸热闹繁忙的“富春图”,培植着生产沃土,孕育着丰收希望。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目标导向,凝心聚力,压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督导,全力保障粮食生产任务落实落细。
一、凝聚思想共识,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强化行政推动、现场督促、责任包抓、指导服务等措施,全力夯实粮食丰收基础。紧盯秋播、春播、复种“三道防线”,细算耕地账、粮食账,提早安排粮食生产,与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签订稳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将59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40万吨产量、31万亩大豆、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37万亩春小麦任务及时分解到县乡,落实到村组、到地块、到农户,压实生产任务。常态化建立粮食作物种植台账,市级台账建立到村,县乡两级台账建立到户,确保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组、具体到地块、明确到作物,努力夺取夏粮、秋粮丰收。
二、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严格按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的要求,加强政策引导和种植结构管控。引导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种植户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加快2022年45.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加大宜机化改造力度,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持续开展撂荒地复垦复耕,对于排查出的撂荒地认真研判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分类开展整治,达到整治一块复种一块的目的,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新空间。今年以来已整治撂荒地9.07万亩,恢复种植粮食作物2.49万亩。加强苗木占用耕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宣传引导,制定整治方案,引导农户积极开展苗木占用耕地腾退和种植,目前已恢复种植2.02万亩;制定印发了《关于苗木腾退耕地地力提升暨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对已整治的撂荒地和清理腾退的苗木占用耕地指导提升地力,恢复粮食种植。
三、紧盯春播任务,做到种好种足种实。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农时,及早安排部署,全力抓好春播任务落实。制定了《2022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关于切实抓好春耕生产的通知》《关于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通知》,计划春播农作物501.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54.1万亩,当前已播种178.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7万亩。全市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11.52万亩,已播种5.5万亩,落实县级配套资金925万元。市、县农技部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建立技术指导服务联动机制,实行技术专家包片责任制,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全市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班194期,培训人员16090人(次)。坚持把示范带动作为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抓手,春播以来,全市引进粮食生产新技术6项、新品种58个,建办的6个市级、26个县级粮食生产示范点顺利推进,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提档升级。宁县着力打造南区10万亩高效粮食产业生产示范区、九龙川粮饲一体化示范片带和粮食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
四、加强服务指导,提升冬播作物田管水平。充分发挥农技人员作用,坚持精准指导,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制定了《冬小麦冬油菜越冬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实施方案》《冬小麦冬油菜返青后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冬小麦冬油菜预防“倒春寒”技术指导意见》《2022年“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2022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分类指导县区多措并举加强冬小麦、冬油菜等越冬作物田间管理,促弱转壮,培育壮苗。全力抓好190.25万亩冬小麦和27.64万亩冬油菜的越冬管理,抓好返青前划锄镇压、返青后科学追肥及起身期中耕划锄、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防控。完成冬小麦和冬油菜追施化肥165.6万亩、镇压耙耱85.9万亩、中耕除草148.2万亩。市、县农技部门定期开展苗情、墒情和病虫情调查和监测,准确分析气象条件、土壤墒情状况对春播生产的影响,密切监控小麦条锈病等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为指导春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全市冬小麦处于拔节孕穗阶段,冬油菜进入角果发育期,冬小麦、冬油菜长势普遍较好。
五、强化基础保障,确保生产任务落实。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农业农村信息网、陇东报、广播电视、微信平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加强政策宣传、技术指导、良种推广,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建立包抓督导机制。坚持把春耕生产作为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第一仗”,印发了《关于开展春耕生产包抓督导工作的通知》,成立了4个包抓督导工作组,从3月起深入8县(区)开展春耕生产督导,压实县(区)粮食生产和春耕生产责任。强化农机保障。开春以来,市县共检修保养农机具3.17万台,培训农机人员3220人(次),春播投入各类农业机械2.86万台,目前已机械播种77.78万亩。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640万元,目前已落实2449万元。加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加强农资调运储备,全市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资储备充足,能满足春播需要。市、县农业执法部门加强春季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全市已出动执法人员153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2653家(次),排除安全隐患78起,监督整改问题29起,有力维护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全面落实粮食补贴政策。积极争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大对产粮大县、种粮大户从科技推广、良种补贴、机种机收、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2022落实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7580万元,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积极与气象部门衔接配合,及时准确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今年以来,提早安排部署,及时做好“倒春寒”灾害防范应对,霜冻等灾害天气对苹果、冬小麦、冬油菜等农作物未造成大的灾害。加大农业保险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已完成种植业保险28.08万亩,切实提高风险保障。加强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